第二七三章 帝與後(1 / 2)

承明殿本是供朝臣休息的地方,如今大半夜的也就這裏最適合漢武帝召見群臣了。這時候雖然不像朝會那般多人,卻也召集了二十餘位朝中重臣。不僅有丞相禦使大夫和九卿,連司隸校尉、京兆尹、光祿大夫這些漢武帝的新寵之臣也都來了。

“西域都督府急報,安息首相歐洛巴佐率科爾多內、阿迪亞波納、查拉塞尼、埃利邁斯、波西斯五大王國連同大小貴族共計十八萬大軍,已攻破大月氏,打通了安息與西域的通道。這封信發出的時候,安息大軍已兵臨貴山城下。如今大都督霍光已親臨貴山城,從時間上來看,貴山城之戰已經開始了七天....”宣讀文書內容的是光祿大夫張安世。

張湯死後漢武帝不僅優待張氏一族,更是對張安世信任有加,如今漢武帝身旁有一文一武兩個年輕新貴,便是光祿大夫張安世與奉車都尉霍嬗。

“那安息最強的是鐵甲騎兵,不知此次有多少鐵甲騎兵?”丞相公孫賀開口問道。如今的大漢對安息也並不是那麼陌生了,一些安息的主要人物,還有他們的軍隊構成,大漢高層已經多少有些了解了。

“鐵甲騎兵約一萬五千左右,輕騎兵六萬,仆從步兵逾十萬,另有奴隸不計其數......”張安世如今在漢武帝身旁執掌機要,一些一手資料他都了然於胸。

“這麼多......前幾天的抵報中,三百安息鐵甲騎兵就能打得武安君幾萬西域聯軍潰敗,這一萬五千鐵甲騎兵如何能戰?”張安世爆出的數字讓殿中的眾臣都心驚不已。

此刻承明殿中在座的都是大漢帝國真正的高層,不久前白政與大宛國的戰爭一些經過已經在幾日前傳到了長安,對於安息鐵甲騎兵的恐怖,這些人都有清晰的認識。

“要不要召集郡國的軍隊前去支援西域都督府?”禦史大夫杜周試探性的向漢武帝問道。

“調派援軍為時尚早吧?西域都督府僅敦煌便駐有七萬精銳騎兵,加上西域眾屬就有不下十五萬大軍,其實兩方的差距也並不算大。”還沒等漢武帝開口,桑弘羊便提出了不同的意見。長安之中沒有人比桑弘羊更了解霍光和他的西域都督府了,無論都督府的機構還是兵力,可以說桑弘羊都了若指掌。

“霍光將七萬河西軍都調往貴山了嗎?”漢武帝沉思了片刻,有些疲憊的問向張安世。

漢武帝艱難的跪坐在坐席上,他真的感覺這兩年開始自己有些力不從心了,尤其是像今夜這般大半夜的處理緊急國事,他的身體已經無法像幾年前那般富有活力了。漢武帝知道自己是真的老了!

“回陛下,大都督隻帶了一萬近衛親兵前往貴山城,敦煌尚有六萬河西軍精銳。從目前得到的消息來看,大都督僅調動了延城君高不識的一萬軍隊,敦煌的河西精銳並無調動跡象。”張安世對著漢武帝微微躬身答道。

張安世的回答不僅讓漢武帝微微鬆了口氣,連殿中的朝臣也都將懸著的心放了下來。霍光還沒有調動河西軍精銳,說明局勢尚在掌控之中。那西域到河西縱深數千裏,有這個戰略緩衝加上敦煌六萬精銳騎兵,安息的十八萬東征軍一時半會也威脅不到河東之地。

“既然大都督足以應對,朝廷便不用勞師動眾了。時刻注意西域動向就可以了!”漢武帝最後很平淡的說道,而後這場臨時召集的緊急會議最後就這樣雷聲大雨點小的結束了。

不過在眾臣離開的時候發生了一個小插曲,丞相公孫賀故意落在最後離開,當其他人都離開了,他竟然再次追上漢武帝,從漢武帝身後恭敬的拜了下去。

“陛下,臣已經將陽陵朱安世抓捕歸案,請陛下饒公孫敬聲一命。”公孫賀老淚縱橫的對著漢武帝說道。

“你是想以功換取公孫敬聲的性命?朱安世懸賞三年都未歸案,想來你花了不少功夫吧?公孫敬聲其罪不小,先關他一段時間吧!”漢武帝停下腳步,回頭看著公孫賀說道。

作為一個父親,漢武帝能夠理解公孫賀。出於對皇後的考慮,漢武帝也希望找個理由免公孫敬聲死罪,畢竟公孫敬聲是皇後她姐姐唯一的兒子。

“臣謝陛下隆恩.....”漢武帝雖未明說,卻也基本同意了赦免公孫敬聲。當公孫賀感激的再次俯首時,漢武帝已經再次轉身離開了!

安息十八萬大軍東征,最後反倒沒有大漢朝廷什麼事了,這一切都由霍光一人去麵對。雖然整個大漢都在談論熱議西域的戰事,但人們依舊過著太平盛世的悠閑日子,仿佛那已經持續了數十日,雙方投入近三十萬兵力的戰爭與他們沒有任何關係。

隻有少數人認識到,短短幾年時間,霍光的西域都督府已經可以在不動用全部實力的情況下,將安息十八萬大軍擋在貴山城無法寸進半步,其真正的實力究竟有多強,這些人已經不願意去想象了,而這其中尤以漢武帝體會最深。

自從收到安息十八萬大軍東征的消息起,漢武帝就時常做夢,夢中無數的鐵甲騎兵殺入長安,而漢武帝竟然孤身一人,身邊沒有一個護衛,甚至連一個朝臣都沒有。每次那些鐵甲騎兵將他圍起來的時候,就會從鐵甲騎兵後麵走出一個人來,那人提著占滿鮮血的長刀,一步步的向著漢武帝走來。那人麵貌模糊,但有時候會變成霍光的樣子,而有時候又會是太子劉據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