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漢武帝也覺得戰敗並非蘇建過失所致,便找了個機會讓他做代郡太守。然而或許天意注定,原本有可能成為一代名將的蘇建,在衛青離世後不久也卒於代郡太守任上。那時候因為衛青的死,漢武帝沒有過多關注其他的事,便忘了蘇建已經死了。
“那先調集兗州、豫州、荊州三州兵馬於長安集結吧。”漢武帝一時也想不出讓何人統兵了,便隻是先讓距離長安最近的三大部州集結軍隊調往長安。
漢武帝出手,沒有讓朝臣們提什麼意見,便基本上把事情給定了下來。似乎漢武帝簡單的幾個決定讓朝臣們都安心不少,雖然漢武帝那幾個決定實際上對西域戰事沒有絲毫影響。但是就在這次甘泉宮朝議後,朝政又一次走上了正軌,長安城也很快的恢複了往日的繁榮。
隻有一些明眼人才看到,終結這一切的並非漢武帝明麵上做出的這幾個部署,而是他下令停止巫蠱案的調查。沒了巫蠱案的風聲鶴唳,朝臣們都將心思用在了朝政上,商戶百姓也不用擔心走在路上都被司隸校尉的人抓走了。
巫蠱案很快有了結果,丞相公孫賀被夷族,與公孫賀有牽連的足足上千人被問斬,其中還包括了長平侯衛伉,以及兩位公主。雖然巫蠱看起來就此結束了,但是太子還有皇後與皇帝的關係因此降至了冰點。
禦史大夫杜周似乎病得不輕,當長安一切都平靜起來後,他還是無法下榻行走。漢武帝在派了幾波人探視後,終於無奈的解除了杜周禦史大夫之職。而這一次最大的獲利者又一次落到了桑弘羊頭上,他的九卿之位再進一階,成為了大漢三公之一的禦史大夫。
因為桑弘羊在朝中日久,其黨羽心腹更是不少,在丞相公孫賀的勢力被瓦解後,劉屈氂又是新入主朝堂,桑弘羊這個禦史大夫一躍成為了朝堂上的第一大勢力。甚至因為其同樣位列三公,而劉屈氂又不是以前那種真正意義上的丞相了,所以身為禦史大夫的桑弘羊,頗有了當年張湯那種代行相權的趨勢。
桑弘羊的府邸之中,一個奴仆躬身站立在桑弘羊身後。此刻的桑弘羊立於府中閣樓之上,他依著欄杆放眼望去可以看到大半個長安的美景。
“還是這熱鬧繁華的長安令人心醉啊......可是有些人總是想破壞這一切......”桑弘羊看著熱鬧的長安集市,往來交易的商人和采購貨物的百姓,口中不由得歎息道。
桑弘羊如今已經四十多歲,這個年級已經算不上年輕了。而他也終於完成了年少時許下的夢想,實現心中的抱負,位列三公。
遙想那個遠在西域的對手,即便已是禦史大夫的桑弘羊心中也不免有些敬佩。桑弘羊是少數知道,長安乃至整個大漢如今還能如此平靜繁榮,皆是霍光守護國門的功勞,甚至提前結束那場巫蠱案,也有霍光在其中起了莫大的作用。
平心而論桑弘羊覺得,如果不是早年自己與霍光有著太多無可調和的矛盾,他真的很希望能夠有機會和霍光坐下來暢談一番治國之道。但是桑弘羊也知道,他與霍光即便沒有早年的那些矛盾,兩人理念上的不同最終也難以握手言和。
後世常將桑弘羊列為法家代表人物,而法家代表人物都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對於他們認準的變法道路都會一意孤行的走下去,沒有絲毫的變通和轉圜餘地。雖然他們變法的目的都是國家富強,而他們這類人都忽略最重要的一點,或許他們知道,但那可能就是變法改革的代價,那就是國家與貴族或商人的矛盾。
這樣的法家人物有太多太多,戰國的吳起、商鞅等等,還有後世的王安石....同樣也包括桑弘羊,這些人通過變法或改革確實使得國家富強了起來,但是他們卻損害了一個階層的利益,這些人最終沒有一個能夠善終的。
這或許是他們身為法家代表人物的榮耀,也是他們的悲哀......
如今已經貴為禦史大夫的桑弘羊發現,巫蠱案看似被終結了,其實並沒有結束。當他和霍光都在費盡心機想要結束這一切的時候,還有那麼一些人在暗地裏網羅著一張巨大的網。
“蘇文最近常出入李廣利的府上嗎?”收回那些遙遠的思緒,桑弘羊好似隨意的開口問道。
“不僅是蘇文,還有左丞相劉屈氂,岸道侯韓說,禦史張贛。”桑弘羊身後的奴仆低聲說道,報出了好幾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