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四章 霍光起兵(2 / 2)

漢武帝對優秀的辭賦文章情有獨鍾,司馬遷的這篇檄文就文字水準和立意來說,已經深得漢武帝喜愛,同時對自己早年沒有重用司馬遷也生出了一絲遺憾。

其實這種情況漢武帝已經不是第一次感到了,當他發現朝中已經無人可用的時候,他才猛然發現東方朔、杜延年、蘇武、還有李陵上官桀這些人原本都是他的臣子,可是這些並未得到他重用的人卻成了霍光麾下的心腹,並且成為了光彩無限的一代名臣名將。

“陛下明察.......這都是安陽侯霍光一派胡言。古往今來清君側皆是逆臣賊子倒行逆施的借口,七國之亂前車之鑒,請陛下勿要輕信逆臣之言。臣請陛下立刻奪去霍光官職爵位,並下詔勤王。”劉屈氂有些驚慌的出列說道。

當年吳楚七國之亂時,也是用的清君側的名目,而且當時景帝還真殺了晁錯。現在劉屈氂就是霍光口中的奸臣,他真怕自己步了晁錯的後塵,所以還沒等漢武帝發話,他便主動提出了七國之亂的前車之鑒。而到目前為止,檄文中也並未提到皇長孫劉進的存在,甚至除了河西要員之外,還沒有多少人知道劉進已經在霍光的軍中了。

“朕還沒有老糊塗.....好一個清君側啊.......霍光竟然還能抽調出八萬大軍,他究竟有多少兵馬?”漢武帝也知道既然霍光打出了清君側的名號,自然不會因為一個劉屈氂就乖乖退兵。曆來清君側之名不過是塊遮羞布,真正的目的絕對不是誅殺幾個大臣那麼簡單。

“回稟陛下,如今河西十萬大軍尚在玉門陽關二關抵禦安息大軍,安陽侯所帶八萬大軍有半數以上是烏孫和匈奴人,這應該也是他能調動的最後兵馬了。”桑弘羊出言答道,他一直有關注河西,甚至那裏還有不少他的探子。

“那麼下勤王詔吧.....”漢武帝垂下了頭,不得不走出了最後一步。不過許多人都沒有注意到,這個時候漢武帝竟然還沒有下旨奪取霍光的爵位和官職。

漢武帝最不願意下達的勤王詔最後還是頒布了,當霍光的清君側檄文傳遍天下的時候,漢武帝的勤王詔也傳遍了天下。幾乎各郡太守和劉姓諸王麵前都擺放了兩份文書,一份是以皇帝名義下發的勤王詔命,一份是以霍光名義發布的清君側檄文。

相對於霍光的檄文,皇帝的詔命似乎要有用的多,一時間天下郡國應者如雲,各郡國少則上千,多則近萬的響應者紛紛舉起了勤王大旗,一時間天下風起雲湧。

淄川國都巨城,王宮之中當代淄川王劉建正眉頭緊皺的看著兩份內容截然相反的文書。(這個時期同名字的太多,這個劉建和江都公主的父親同名。)他的身側是次子劉隆,大殿之中國相大將軍等人皆在,這些人都在等著這位年邁的淄川王下令。而這裏唯獨少了淄川國太子劉康,因為劉康是霍光的弟子,所以這件事淄川王刻意的避開了劉康。

“父王,快下旨意吧!如今正是我淄川國的機會,隻要先入長安,父王便是勤王大功臣,他日淄川或可為大漢諸王之首!隻是王太子與安陽侯關係匪淺,若要行事還需先囚禁劉康!”劉隆出言說道,他本是淄川王次子,當年王太子突然殯天,他其實最有希望成為淄川王太子,可是最後卻被自己的弟弟劉康捷足先登了。

從小到大劉隆其實都不怎麼看得起劉康,甚至還總是嘲笑劉康為胖子,這次他們將劉康排除在外,在劉隆看來也是他重新拿回太子之位的大好機會。

“國相和大將軍你們怎麼看?”淄川王抬頭望向了兩位肱骨之臣,王國的官吏設置和大漢朝堂沒多大分別,也有丞相和大將軍。

“他們自然是遵從最正確的旨意了!”還沒等淄川國相和大將軍開口,殿外一個懶洋洋的聲音便傳入殿中。

奇怪的是當這個聲音出現的時候,淄川國相和大將軍都微微低著頭,沒有立刻回答淄川王的問題,老淄川王甚至能感覺出來,國相和大將軍兩人似乎早就知道了會出現這樣的變故。而其他幾位淄川國的重臣也跟著低下了頭。

隨後殿門打開,劉康那圓滾滾的身軀便從殿外走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