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六章 這個黑鍋我背了(1 / 2)

“這......朝廷怎麼會到如此地步了.....”趙陰華下意識的說道,當她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第一反應也是不相信。

在世人眼中,大漢依舊應該是那個強盛的帝國,那個國力鼎盛,威壓四夷的龐大帝國。但是大多數人都忽略了,這些年這個強大的帝國,已經消耗了上百年的積累。加上最近幾年的幾場伐國之戰,還有皇帝北巡封禪,黃河水患,巫蠱之亂,西域商道阻斷等等情況的堆積,使得這個不可一世的帝國已經到了強弩之末!

“恐怕比我們能想象的還要糟糕......”霍光很不樂觀的說道。他能從桑弘羊身上感受到無與倫比的壓力,霍光甚至懷疑正是這些壓力,才使得高傲如桑弘羊這樣的人放下了對自己的敵視,才讓一代雄主劉徹選擇了妥協。

杜延年和趙陰華都低頭沉默了起來,這種情況他們從來想都沒想過。甚至大多數人都感覺,隻要有軍隊就能打仗,隻要自己有兵力優勢就能打勝仗,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充足的糧草後勤其實比單純的軍隊數量更重要。

“糧草消耗其實很大程度是在轉運過程中,要不要收縮戰線?”杜延年想了許久之後試探性的問了一句。

在這個全靠人力轉運的時代,分散的糧草要集中再運往數千裏外的前線,可能征集到了夠十萬人吃一個月的糧食,但是路上轉運所需的勞力,就可能消耗掉這些糧草的十之八九。真正能夠運到前線供軍隊使用的隻剩十之一二了。

要解決這個轉運過程的消耗,通常的做法就是在戰略要地修建糧倉,但是眼下大漢幾乎所有的戰略糧倉都已經告罄了。

“此法不可取.....如今已是外敵入境,再收縮戰線便是丟棄國土城池,讓大漢百姓落入異族鐵蹄之下。如此一來民心盡失,恐怕要不了多久大漢就四分五裂了。”霍光直接否決了收縮戰線這個提議。

“幾十萬人的糧草用度不是個小數目,這可真是難辦啊!”趙陰華也眉頭緊皺的感歎道。

“桑弘羊已經答應協助處理糧草事宜,明日朝會他應該會拿出一些方案。眼下隻有靠他了!”霍光也有些無奈的說道,內政後勤並非他所擅長。

霍光在杜周府上待了近兩個時辰才返回自家府邸,而後匆匆睡了隻有兩個時辰出頭,天還沒亮便又起身向未央宮而去。昨日的朝會是逼宮後倉促舉行的,今日才算得上真正的朝會,而且從今天開始,整個朝會都將在霍光的把持下進行。

未央宮外,當霍光到來的時候所有朝臣都已等在了未央宮外。霍光車架一至,近百朝臣齊齊躬身,口稱:“拜見大將軍。”

霍光腰挎長劍,從容的走下車架,而後對著眾人微微拱手回禮:“見過諸公。”

如今的霍光可謂權傾天下,但是他還是不忘禮數,這一個看似簡單的回禮,卻讓霍光在朝臣心中的形象又拔高了幾分。

居功不自傲,得勢不失禮,人臣典範,群臣表率。用來形容霍光一點也不為過。

隨後在霍光的帶領下,朝臣自覺的依序緩緩向著宣室殿走去。

太孫監國的第一場正式朝會,當滿朝臣公還未進入宣室殿的時候,大漢帝位的第一合法繼承人,皇太孫劉進也已先一步在宣室殿禦階上等著臣公們的到來。

霍光第一個看到宣室殿內的劉進,這種君王提前等待臣子的舉動,古往今來還是第一次出現。原本無論處於禮法,還是為了維護君主的威嚴,都應該是臣子到了之後,君主再不急不緩的出現。

看到已經端坐殿上的劉進,霍光也是微微一愣,隨後他解下腰間配劍,隨手遞給了侍立在宣室殿門口的一個內侍。

這朝會之上隻有霍光一人帶了配劍,因為他有劍履上殿的殊榮。不過當看到劉進提前等候時,霍光也主動的將配劍留在了殿外。看到霍光解劍這一幕的朝臣都紛紛露出驚訝之色,為此這些人更是又高看了霍光一眼,因為所有人都自認無法做到霍光這樣,劍履上殿的誘惑在這個封建時代沒人抵擋得住。

當眾人還在驚訝霍光的舉動時,越來越多的朝臣靠近宣室殿門,看到了已經提前等候的劉進。這一刻更多的人微微變色,一些老臣更是激動地身軀顫抖,臉上激動的無以複加。

“君臣和睦......君王盡心臣子用命.....大漢可興啊.....”一些老臣在心中瘋狂的呐喊著,他們沒有說出口,但是他們此刻真的想大聲的吼出來。

“臣等拜見太孫殿下.....”眾臣列位,對著劉進躬身一拜。今天這一拜不僅僅是出於一種程序和禮儀了,而是真有一種心悅誠服的感覺。

“諸位免禮,請坐。”劉進伸手一抬,已經頗有些大漢儲君的氣度了。

“諸位愛卿可有事啟奏?”劉進率先發問,將朝會的節奏掌控的很好。

這是劉進第一次真正意義的君臨朝堂。他如今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又是監國,在朝臣和百姓眼中就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