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霍光就國之前,將原本隸屬於呂術的情報組織解散,或者重歸商行,目的就是為了讓劉進安心,也表明他無意威脅劉氏的江山。甚至連呂術這個大漢萬貫侯也離開了長安,呂術商行更是將產業和重心全部撤走。可以說霍光已經仁至義盡,將能夠交出來的都交出來了。
“不,我們要自己建立。朕欲在禦史台外另建繡衣禦史,揚武侯有一族弟名曰王賀。朕打算讓他為繡衣禦史之首,建立情報,監察天下。”劉進其實早有計劃,剛才提到王元祐,就讓他再次想起了這件事,便將心中的構想說了出來。劉進口中的繡衣禦史,是一個獨立於朝廷之外的機構,自然會觸動朝臣勳貴的利益,所以他不能在朝堂上也不能與重臣商議,隻能找自己的姐姐商議。
劉細君有些驚訝的看著劉進,她發現自己這個皇帝弟弟真的長大了,而且開始變得心機深沉了。王賀是王元祐的族弟,說明皇帝早就開始在拉攏王元祐的勢力了,甚至已經得到了王氏部分子弟的效忠。
在這個時代宗族勢力依然很強大,王元祐雖然將王氏推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但是他就如當年的霍去病一樣,也需要培植自己的家族勢力。而這個王賀就如當年的霍光一樣,是被王元祐選中的王氏一族下一代領袖,但是沒人知道,這個領袖卻早已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皇帝的心腹。
“重用王氏子弟倒也說得過去,其實隻要皇帝稍加運作,可以讓皇後認揚武侯為遠親,這樣一來他的家族就成了外戚,此後必將隻忠於陛下一人。”劉細君突然看向了王翁須,一個靈光一閃的想法出現在腦海。
“對啊.....朕怎麼沒想到?”劉細君的一句話讓劉進恍然大悟,臉上也露出了激動的神情。
他們一直想著拉攏王元祐,卻竟然忽略了王元祐的姓氏,劉進相信隻要願意,肯定能讓皇後王翁須和王元祐所在的王氏同宗同祖,到時候王氏便是名正言順的外戚,那時候這位手握重兵的帝國大將便隻能忠於皇帝了。
“好啊.....朕有皇後,便如當年的祖父有祖母啊!”劉進哈哈大笑。
“這麼說臣妾也會多個哥哥了?”王翁須也很是高興的說道。
王翁須的家族本就出生低微,而她之所以想要撮合劉細君與王元祐,一方麵確實是因為此人可以配得上江都公主,另一方麵卻是因為王元祐的姓氏。因為同姓的原因,讓皇後對這位揚武侯很有好感,甚至內心深處她也希望這位手握重兵的帝國大將,就是自己的親族,而隻要這一切夢想成真,自己便可如當年的衛思後那般地位永固。
現在江都公主的提議,讓這種王翁須曾經幻想的情況即將變為現實了。而她這個皇後也會像當年的衛思後一樣,有一個舉世無雙的統帥做自己的兄長,這不管是對她還是對劉詢都有莫大的好處,她也相信揚武侯不會拒絕她這位皇後的認親,因為這是互利雙贏的大好事!
每個人在不同的地位,所思所慮皆有不同。以前的王翁須隻希望皇長孫能愛自己,後來便希望自己的夫君能登臨皇位,自己能做皇後,自己的兒子能做太子,做未來大漢的皇帝。而當這一切都達成的時候,他所考慮的便是如何保住這些,如何鞏固自己的地位和勢力。
“不過.....我覺得繡衣禦史可設左右二人,另一人可讓史崇任之。”劉細君瞟了一眼皇後,她將皇帝母家的一個新晉崛起的俊才推了出來,而此刻的王翁須還沉浸在高興之中,並未覺得江都公主是在針對王氏。
“也好,皇姐的這個提議正合朕意。”劉進也看了一眼王翁須,對劉細君的提議非常滿意。
重用外戚,幾乎是西漢皇帝的慣例,但是製衡之道也是一個合格皇帝所必須掌握的。一旦皇後認王元祐所在的王氏為親,王氏興旺便是水到渠成,這個時候同為外戚的史家出來製衡王家,便是劉細君和劉進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