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小女孩,一身桃紅,麵白如玉,個子高出小男孩一個頭,手裏也提著一盞燈,是一盞金魚燈。
“小雲姐,我跟這個大姐姐說會話嘛!”
話音剛落,一個六十來歲的布衣老漢拄著拐棍也跟了上來。他看了看鐵扇公主,拉過小男孩,楫手說道:“小孩子不懂事,打攪這位小姐了。”
“沒事,沒事!小孩子挺可愛的。請問尊駕,他倆是您的的什麼人?”
“他倆是我的親外孫!”
“他們的父母沒來嗎?”
“唉!老漢我有四個兒子兩個姑娘,兒子們和女婿應征入伍,連年戰爭,全都死在戰場上。前年一場瘟疫襲來,我的老伴和姑娘也先後去了。一家十來口人如今隻剩下咱爺孫仨,都是戰亂給害的,唉!說實在的,咱老百姓也不圖什麼高官厚祿,榮華富貴,隻求個溫飽安逸,子孫平安,一家子團團圓圓就行!”
鐵扇公主心中一陣惆悵,是啊,一個穩定的國家,一個和諧的社會,政通人和,百業興旺,合家安康,才是普天下的百姓心目中最大的心願和幸福。果真如此,少些天災和人禍,民幸甚,國幸甚啊!
“算了”,老漢摸摸淚,自我寬慰地說,“過去不愉快的事就讓它全過去了吧,咱們看花燈!”
於是四人結伴繼續往前走,伴隨著清揚古樸的喜樂,看花燈。
不遠處,一盞大型的走馬燈“八仙過海”,吸引了他們。伴隨著燈兒的自轉,鐵扇公主的八個師兄師姐,曆曆在目,栩栩如生。這又引起鐵扇公主對往事的思念和悵然,師兄師姐你們現在在哪,自己的心上人三師兄劉樂天可好嗎。
身邊的小強看得正高興,手舞足蹈地,不想,手中的老虎燈傾斜,“轟”的一下燒了。小強頓時傻了眼,望著丟在地上的花燈,哭了。“別哭,別哭,乖,來,外公給你再買一個新的,哈哈哈!”老漢不但沒責怪,反倒笑得樂不可支。不多時,小強手中又有了一盞“金龍燈”,小強愛不釋手,恢複了笑顏。老漢衝著鐵扇公主笑道:“嗬嗬,添燈,添丁啊!”
原來,民間有個風俗,在花燈節那天,如果誰家小孩不小心將燈弄毀,是吉祥的先兆,添燈就是添丁,誰家就會人丁興旺的。
看看時候不早了,老漢和鐵扇公主告別,帶兩個外孫回家了。
夜更深了,東嶽廟裏的年輕人愈來愈多,善男信女熙熙攘攘,香火旺盛。因為對於年輕人來說,花燈節又是一個浪漫美麗的節日。尤其是古代的青年女子們,平素是不能外出拋頭露麵的,而今晚可以結伴上街,借著觀賞花燈,相意中人。
這夜喜慶熱鬧,情趣盎然。後人有好多的讚美詩句,最出名的兩首加一句,它們是
《上元夜》(唐)崔液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青玉案元夕》(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元宵》(明)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遊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寫燦爛花燈,寫良辰美景,寫浪漫風情,寫喜悅心情,寫繁華熱鬧,寫無限情趣…自古以來,人們輾轉反側,陶醉其間!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四日寫於闖名堂之多寶齋
求月票、求收藏、求推薦、求點擊、求評論、求打賞、求禮物,各種求,有什麼要什麼,都砸過來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