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終於講完了。
兩個月的動筆時間,而算上題材的構思,足足有大半年,終是將麥穗的故事給寫完,當最後一個字敲下來的時候,沒有想象中的喜悅,有的隻是無盡的悵然。
其實這本書最後的收尾有些倉促,原本應該還是能繼續寫下去的,但受限於篇幅外加寫的時候極為掙紮痛苦,隻能就這樣結束。
這個故事不算難。
我生在安徽皖北,喜歡這片養育了我的熱土,因此寫下了這篇取材自我和母親的小說——當然,寫成書自然也是經過一定的藝術加工,就比如我的母親沒有開麵館,她也沒有成為一個企業家,我也暫時還沒收獲美滿的家庭。
但她的堅韌品格,她對我的愛,卻是真實的。
正如文中所寫的這一段‘母親是他的燈塔與標杆,而他則是母親這塊貧瘠土地上升起來的神龕。’,於我而言,母親確實是我生命中最為重要的人,之所以寫下故事,也是為了讚頌她這二十年來對我的付出。
剛才說了,《麥穗上的女人》取材自我和我的母親,許多故事都源於我的親身經曆,就比如母親生在淮水河畔,她的離婚,她獨自將我撫養長大,這些也都是真實的。
她真的是一個很堅韌的人,她一個女人去往北京,在那裏工作、紮根,十餘年的時間裏,不僅頑強的活下來,而且還讓自己收獲了幸福。
她很顧家,將親人孩子當做唯一,甚至都達到了忘卻自己的地步,仿佛她的生命隻是為了我而活著。
有時候我很不理解,她為什麼不能對自己好一點呢?
為什麼要把自己囚困在三尺之地,以至於到了一個廚房,就描繪整個的人生。
相比起我,她的生活看起來似乎很是單調,也很是枯燥。
可她仿佛樂在其中。
或許她並不是樂在其中,隻是為了孩子,而不得不拋卻許多東西。
從對新時代女性的定位來看,她並不符合新時代女性獨立自強的標準,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裏的各種高新生活,她也並不在乎。
她很容易滿意,隻是帶她吃一頓火鍋、許諾過幾天回家一趟,她就能高興好一陣,甚至為了我回家,而提前準備許多我愛吃的食材。
她總是對我傾盡所有。
很多時候我都在想,如果這個世界上終究有人會看到母愛的偉大,那麼,為什麼不能看到她的偉大呢?
正因如此,我寫出了這本書。
我想讓別人知道,她對我的付出,她對我的愛意。
但這也導致了我的痛苦。
文字是蒼白的,尤其是在稱頌母愛這方麵,更是顯得無力。
當然,或許是因為我自己的文筆受限,所以哪怕在動筆之處想要極力將這個故事給寫得完美一些、更好一些,但還是隻能完成到這個地步。
不得不說,心裏很是遺憾。
但既然已經寫完了,現階段暫且也就隻能如此了。
故事終究隻是故事。
我希望,現實中我的母親盡管無法榮譽加身,但也能夠像故事中的麥穗一樣,縱然曆盡千帆,盡管困境輪轉,可依然心裏懷揣著念想,眼中有著希望。
黑夜過後是白天,是陽光的升起,那不僅帶來光和亮,更有著清新的大樹與青草香。
最後,感激寫作這本書時許多朋友給出的建議,感謝我的母親所給予的愛和包容,願她未來生活多些光彩,如故事中的麥穗一樣,有著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