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不為謝,為著更燦爛
——深度解讀勵誌婆婆
生命原本就是一個奇跡,對彎彎姐而言更是一個難得的奇跡,天地萬物都在追求自身獨一無二的完美。學會善待每個人,實現各自的生命價值,不必多麼輝煌。我們都在追求中,你追求淺溪,他追求大海;你追求沙漠,他追求綠州……有追求就好,就像花開不是為了花謝,而是為了更燦爛。
湖北黃石的王琴憑借一句“我年輕過,你老過嗎”的話語引發各大媒體爭相報道,隨即她寫書、與90後同台選秀、為尋初戀遠涉深圳並隆胸、發誓找回失去的青春等報道頻繁出現在報紙和電視熒屏中,並被大眾封了“勵誌婆婆”的雅號。
61歲的花甲婆婆敢於為了深埋內心45年的初戀不懈追求、自創幸福,恐怕中國獨勵誌婆婆一人。作為她的心理醫生,我伴隨手術前、術中、術後的彎彎一路走來,深知台前幕後的她心理上的種種變化。
初識勵誌婆婆覺得她心理狀態欠佳,可能是多年來生活經曆所造成的心理創傷使她時刻處於戰備狀態,一件很小的事情都可讓她情緒不安。糾其原因,還是成長環境和經曆的烙印使然。那段特殊時期的影響在她的內心留下了終身的烙印。所以,她詮釋自己的網名“彎彎”為:殘月為彎!
機緣巧合,我與彎彎姐兒時的密友同名同姓。在與彎彎姐長期的接觸中,我們早已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回想第一次見麵,我們就聊了將近7個小時,她很快對我產生了信賴。之後我又了解到她曾經失敗的三段婚姻。在那艱難困苦的知青歲月裏,女兒這個“小拖油瓶”注定了她在亂世中的悲慘命運,但不屈服於命運的彎彎姐在坎坷中,用她的倔強而執著的秉性與命運抗爭,直到意外的醫療事故奪去了她女兒年僅24歲的生命。暮年的她在悲痛中經曆了太多的人生變故,她是真的有一萬個倒下去再不爬起來的理由……
敢愛敢恨、敢想敢秀的彎彎姐在我麵前卻呈現出一個老小孩的形象,這也許是她對我產生了很深的依賴感的緣故吧。我在給她進行長期的心理治療中,深刻地感受到她有時候因為痛苦的人生經曆而不願麵對負麵事件的心理。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我們小時候的關係模式是信任就會不斷複製信任,小時候的關係模式是敵意,就會不斷複製敵意,所以,我們的命運就等於自己心理的強迫性重複!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遵循著這個規律:學會幸福就重複幸福,學會不幸就重複不幸,學會信任就重複信任,學會敵意就重複敵意。
彎彎姐挫折的人生經曆導致她比常人更加敏感,因而常常陷入消極的情緒中,如憤怒、怨恨、壓抑,等等,直麵痛苦對她而言更是艱難。
心理學家艾裏斯認為:人一出生就有一種心理傾向,即堅信自己的向往和追求都能得到滿足,期望實現自己的願望,生活中某些向往和要求的確如願地實現了,這種積極的記憶強化了我們的“全能幻覺”,使我們認為自己一定能比別人幸福,一定比其他人更成功,應當與他人不一樣。
當我們一旦遇到挫折和逆境時,我們就無法接受,愛鑽牛角尖,認為這些不該發生在自己身上,從而導致不良的情緒形成心理負擔。在為彎彎姐長期的心理治療中,我采用了認知療法、厭惡療法、合理性情緒療法等手段。心理醫生的工作是助人自助,所以,在治療中不但需要我的努力,更需要彎彎姐自身的努力。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這種無形的力量已經滲透到我們相處的日日夜夜!
每個人都是從無知中走來,人生總會經曆各種挫折。我引用了多個心理、哲理故事及真實案例來改變彎彎姐的認知,為她洗滌心靈、掃除陰霾,使她逐漸學會寬容待人、輕鬆處世,直麵痛苦、笑對人生。
無論多麼痛苦的事情,我們都不能逃掉,隻有去勇敢地麵對它、化解它、超越它,才能讓自己內心充滿力量。歲月釀造了彎彎姐的戲劇人生,但她依然堅持夢想,依然活得很精彩,相信她定會書寫出繽紛燦爛的生活篇章!
心理醫生 周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