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福州造船廠和海軍的新未來(下)(1 / 3)

在白熾燈的照射下,胡楚元表麵平靜,內心卻無比激動的看著眼前的這艘春雨號,令人感受到一種奇特的鋼之美感。

雖然在眼前看來,因為船體外層烤著黑漆漆的高溫氧化層,靠近水層的地方也有很多鏽斑,像一個醜小鴨,隻是線條還算優美。

不過,醜小鴨總有一天會變成天鵝的呢!

胡楚元想到那個有趣的童話故事,他就忍不住的笑出聲,帶著一抹童趣的意味。

過了一會兒,他和身邊的白勞易問道:“現在還有什麼問題嗎,汽輪機能夠配套嗎,可靠嗎?”

白勞易笑道:“新技術運用起來多少會有點問題,但我認為汽輪機的問題不會特別大,肯定不至於影響船體的安全性和運行性能。眼下,我們比較擔心的是新魚雷,根據美國那邊給的數據,新魚雷的射速太快,落水速度太高,很容易自曝。”

胡楚元道:“這個問題讓美國人去考慮吧,你這裏有什麼問題?”

白勞易想了一下,道:“暫時說不出來,真正的問題還是得先下水再說,我們已經做了幾艘不同的試驗艦船,還做了大量的模型研究,理論上來說……應該不會有問題的,除非是我們從理論設計上就有問題。”

胡楚元微微點頭。

真正下水之前,大家誰也不敢打包票,畢竟是運用了太多的新技術,設計上也過於另類,和整個世界的大趨勢都不相同。

1884年的馬尾海戰是世界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大規模鐵甲艦海戰,立刻誕生了幾種不同的思想,首先是大艦無用論,其次魚雷論,最後是重炮無用論。

在整個馬尾海戰中,三艘聖澤納爾級的主炮總計隻打了十四次,隻擊沉了一艘巡洋艦亞武號,亞武號事先還被多枚小炮擊中,導致船速下降,才被聖澤納爾號的主炮擊沉。

大艦無用論在一個階段挺占據上風,隨著英法各國都采用了針對性複合船底設計,在鐵甲外增加一層木殼,鐵甲內繼續增加一層木殼,大艦又重新占據了上風。

複合船底的作用是在被魚雷擊中,外層木殼先行爆炸,對中間的鐵甲層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即便中間的鐵甲層裂開,最裏麵的木殼層也能起到防水的作用。

這種設計很快蔓延開,大部分的大型艦船都采用了這一改變。

同樣因為馬尾海戰,中日兩國也出現了不同的海軍發展策略,中國由於海岸線較長,港口較多,本身又能製造小型戰艦,目前主要裝備2000噸以下的輕型艦。

江衛級防衛艦和虎式炮艇、百噸級的勇式魚雷艇是南洋、北洋水師近五年主要的采購方向,北洋水師裝備的江衛級防衛艦有12艘,炮艇、魚雷艇則多達57艘,巡邏艇也有17艘。

福州船政馬尾造船廠生產的防衛艦、炮艇、魚雷艇還遠銷南美、土耳其、南非等國,北洋水師、南洋水師、長江水師、婆羅洲自治邦的采購數量更多。

隨著這幾年的發展,大清帝國的海軍總噸位達到了17.4萬噸,總艦數為280艘,鐵甲艦19艘,巡洋艦37艘,防衛艦44艘,炮艇、魚雷艇、巡邏艇總計158艘,包含運兵船在內的輔助船隻22艘。

日本海軍目前的總噸位是15.5萬噸,巡洋艦總噸位占10.2萬噸,如果日本從英法兩國訂購的多艘主力鐵甲艦正式服役,本國製造的多艘巡洋艦再加入海軍,其海軍總噸位將在兩年內突破20萬噸,成為世界前五強的海軍。

同樣,日本也將擁有真正的亞洲第一海軍。

總的來說,清朝的海防總策略是“近海為主,遠洋為次”的防禦型,防衛艦、炮艇和魚雷艇的數量特別多,日本則是遠洋攻擊型,但因為經費問題,隻能集中選擇鐵甲巡洋艦和穹甲巡洋艦替代鐵甲艦承擔主力戰艦。

根據胡楚元所掌握的情報,日本海軍部所製定的策略就是用大規模的巡洋艦,匹配他們正在研製的新型炮彈和大量的速射炮,利用機動性能和密集炮火在一次關鍵性的海戰中擊潰北洋和東海水師中的一支主力。

如果……中日海戰還是在甲午年爆發,那麼,那將是世界上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現代海戰。

日本的科技進展速度也非常快,特別是依靠法國,其無煙火藥、苦味酸新型炮彈都已經有了很好的進展,本國也能生產法國鎳鋼和速射炮。

在陸軍上,日本繼續唯德國論,同時大規模的吸收法國陸軍的裝備,特別是法國M1886式的勒貝爾步槍,這種裝有曼利夏式彈倉的新型無煙火藥步可以一次裝下五發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