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福州造船廠和海軍的新未來(下)(3 / 3)

藍建樞默默的放下情報總書,和胡楚元問道:“大人,這些消息是否已經知會了朝廷?”

胡楚元微微搖頭,道:“我一拿到這些情報就南下福州來找你們商量。能不能打,你們先給我出個聲,交個底,我有了對策,才能和朝廷稟報。”

藍建樞感歎一聲,默然不語。

葉祖珪則道:“打日本是有可能的,問題還得是不能在正麵決戰,海上決戰,咱們機會……不大。和俄國打起來,那可就更沒有譜了,若是同時和日俄一起開打,法國人再在後麵出錢出力,再從越南出兵,咱們是必敗無疑。”

這話是實在話。

胡楚元微微頷首,也歎道:“打一個……機會是各占一半,拖的越久,對咱們越有利,日本人和俄國人都是拖不起的。同時打兩個,咱們的問題就大了。”

顏士璋對這些事早已深深的思索了幾天,以前也就一直在揣摩著,他道:“大人,咱們眼下還是得想辦法離間日俄,不能讓他們聯手,至少不能真心的聯手。法國人嗎,大致不會真動手的,就是等著沾光分髒。實在不行,朝廷得做好臨時遷都的打算,否則日俄聯軍一旦逼近東北,朝廷就危在旦夕了。”

這話說到了胡楚元內心。

他曾經和劉錦堂問過湘軍遠赴東北的可能性,劉錦堂當時就說,湘人不善北戰,未必能適應當地的氣候,除非提前幾年在那裏駐紮,事先淘汰掉不適應東北冷寒的人。

所以,甲午戰爭的主力終究得是淮軍。

淮軍……算了。

胡楚元基本沒有太大的指望。

他從一開始就考慮,日俄聯軍一旦殺入東北,立刻將都城轉移到洛陽、西安,利用京漢鐵路源源不斷的調運物資進入北京,圍繞北京在河北決戰。

屆時,湘軍從山西入河北,贛軍自山東入河北,三軍合力,再加上河北地方的團練,不惜將軍力擴張到三十萬人,打他個三年五年拖死日俄。

胡楚元並沒有急於表態,卻問藍建樞道:“你覺得該怎麼辦?”

曆史中有很多人才都可能缺乏發揮的空間,比如說葉富,藍建樞也是這個典型。

胡楚元此前一直以為薩鎮冰是不錯的人,仔細看看,感覺比葉富還是差一截,藍建樞倒是不錯的人,說的話不說,心裏想的東西多。

藍建樞這才說道:“大人,寰宇大勢,局況如何,這些事情是您操心的,也是您置辦的,下官我等皆無所長,所知更淺。若是單就此事而言,還是要先集中精力置辦好水陸兩師,擇其精銳,待其兵力分散,補給艱難,力弱疲憊之時,一擊而殺之。”

胡楚元讚了一聲,藍建樞的策略基本是例同中法戰爭,先讓對手將作戰範圍擴大,等到對手兵力部署開,補給較為艱難,車馬勞頓的時候,忽然用精銳兵力決一死戰。

如果是這樣的戰術,胡楚元就覺得利用局勢,與日俄在東北和華北一絕雌雄,打個三年戰爭是比較合理的辦法。

問題是這場戰爭最好拖延到光緒二十年,也就是1895年左右再打,保證京漢鐵路的貫通。

日本人是精明的,他們目前隻需要在等三年就能完成軍事部署,不可能等到京漢鐵路的貫通,除非這條鐵路是在三年之內貫通。

想清楚這一點,胡楚元就大致有了一個初步的決策。

隨後,他轉而談中日海戰和中俄海戰的問題。

大家都意思基本統一,海戰的話,隻能單獨打一家,即便如此也不過是對半開的勝率。

沙俄海軍目前的總噸位為27萬噸,但它也是防禦型海軍,小艇數量太多,老舊船隻也多,海岸線比中國更長,特別需要注重北歐的防禦,其駐紮在遠東的海軍並不強。

即便沙俄將所有海軍都搬移到中國決戰,單獨打他,中國反而擁有更大的勝算。

當務之急,還是要加大力度整頓東海水師,並對南洋、北洋水師提供支援,進行速射炮的整改,老舊船隻也要陸續送往各國,或是在福州船政大修。

戰艦大修是非常重要的,以東海水師最早的衛康號鐵甲艦為例,最初的設計最高時速是16節,隨著鍋爐和蒸汽機的老化陳舊,最高時速已經降低到13節,經過今年的大修後,預計可以恢複到15節左右。(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