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朝鮮這個小國很重要(1 / 3)

1889年11月,以東海水師環遊訪問的名義,胡楚元秘密抵達倫敦,開始會見一些老朋友,其中包括已經提升為英國皇家海軍少將的約翰-阿巴斯諾特-菲舍爾。

中法戰爭的馬尾海戰結束後,約翰-菲舍爾的能力和才華得到了整個英國的認可,在國內受到真正的重用,如今是英國海軍部的第三海軍大臣,兼任樸茨茅斯皇家海軍造船廠的總監,負責監管君權級戰列艦的建造。

在約翰-菲舍爾、約翰-布魯克爵士的引薦下,胡楚元陸續以非官方的身份會晤了英國首相兼外交大臣索爾茲伯裏侯爵三世,英國海軍大臣理查德-海曼頓爵士,並將俄法日即將締結三國協約的情報透露給他們。

事實上,英國對此也有一定的預判,但一直沒有正式的情報能夠證實此事。

在有了確鑿無誤的情報後,英國政府應該說是非常憤怒的,他們給予日本支援的本身就有著多重含義,一是扶持日本對抗中國,二是對抗俄國,三是保持日本的獨立性,不讓日本和法國走的太近。

出於自身的利益考量,英國外交部很快就向法國、俄國、日國分別進行警告,要求三方停止締結協約,如果該協約通過,英國將會完全偏向中國,對華進行大規模的援助。

另一方麵,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裏侯爵三世私下向胡楚元表示,如果大清帝國同意不再對英國在華特權身份提出抗議,英國將會支持中國對抗日俄的海軍擴張。

他給出的最大誘餌是英國即將建造的君權級戰列艦,隻要胡楚元同意這一條件,英國會出售兩到四艘君權級戰列艦給福州船政,並提供新的技術轉讓,支持福州船政自行生產超過8000噸位排水量的新型戰列艦。

雙方都是有底牌的,中國的實力確實在快速增長,英國則拿捏住遠東問題,胡楚元同樣相信英國也不可能容忍俄法日三國協約組織的誕生。

在短短的一個星期內,胡楚元和索爾茲伯裏侯爵三世進行六次會談,最終,雙方各自做出一部分讓步,當中國廢除現有的厘金製度,實現新的國際對等稅收政策後,英國將在十年內逐步放棄對華關稅控製權。

在此之前,胡楚元和任何國家簽署關稅貿易協定時,都要和英國駐華公使進行報備批準,雖然大體沒有遇到太多的阻攔,可畢竟是一種很討厭的事情。

其次,英國必須對印度茶葉征收等同國內的農業稅,對華保持生絲、茶葉和麻紡織品的最惠國待遇。

其三,英國不再享有獨立的內河航行權,放棄在長江航道上的多個小型租界,中方會按照等同租界麵積補償到天津國際公租界。

在這三個基礎上,胡楚元同意在為期二十年內,不會再就英國在華其他特權問題進行抗議。

達成這一共識後,胡楚元以總理資政大臣暨光緒帝載湉特權欽差大臣的名義,和英國海軍部簽署新的《中英海軍合作及軍售協議》,基本是原先《英福協議》的翻版,但又增加了多個新條款。

根據這一協議,英方將向福州船政出售兩艘寧遠級戰列艦、三艘新型的運兵艦船,5艘艦船都將在1892年9月之前完成轉交。

寧遠級戰列艦是在君權級設計方案的基礎上稍加修改的新型戰列艦,一次性建造兩艘,未來還會繼續增購兩艘,做為東海水師未來十年的旗艦和主力戰艦。

最大的改動是將英國最好的四門343mm口徑主炮變更為八門305mm口徑主炮,英國人根本不想出售343mm口徑主炮,而胡楚元實際上也不想要。

按照胡楚元的要求,所有艦船必須使用英國目前能夠提供的最好的冷壓鎳鉻鋼,整套技術和配套的12000噸級船塢設施一起出售給福州船政,在整個建造過程中,福州船政將派出不超過六十人的技術團隊進行實習觀摩。

英國人一貫是坐地起價的行家裏手,福州船政的全部開銷自然很驚人,可在這個時候,能花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什麼問題。

這份協議於1889年12月3日公開簽署,並向外界公布,對整個歐洲和遠東世界都產生極其巨大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