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並不意味著國內經濟就要停擺,經濟建設就要減緩,恰恰相反,正常的國家建設支出還是要維持,同時通過政策調動民間資本的對內投資規模,特別是農業投資。
中國目前有3.82億人口,70%還是農牧民,隻有增加農業投資,提高農業收入才能真正的解決消費力的問題,才能培育更大的市場。
有了市場,工商業才能更好的發展,國家經濟才能變強。
這是一個基本的市場經濟邏輯。
戰爭打的這麼激烈,到處都要用錢,胡楚元卻堅持將農業稅繼續減低,在確保平均耕地數額的底線上,增加大農業經濟的種植麵積。
大農業經濟是胡楚元在國內提出的一個概念,即要逐步將人均耕地麵積增加7.5畝,在此基礎上,通過中信社、其他各家糧社和農民之間的聯營合作,實現經濟作物從生產到加工的鏈式增值。
這裏麵的一個關鍵思想是種植者有權參股糧食加工企業,通過農民自我投資下遊產業來實現全國農業人口的增值增收。
這個模式在山東的推廣是最為普遍的,山東現有耕地總麵積是8753萬畝,聯營土地麵積占93%,主要的聯營方是中信社,由中信社集資集股創辦榨油廠、米麵加工廠、棉花加工廠、紡織廠。
山東目前規模最大的青島光華紡織總廠就是中信社集資創辦,在運營過程中,工廠按照標準收購棉花,價格和市場統一,質量要求也和市場統一。
中信社負責挑選和培育良種,利用現有資本增加其他投資,各地分社負責指導聯營農民種植棉花,集資改善灌溉條件,合股購買機械。
具體的種植是農民自己經營,你有多少田就種多少,根據各地分社的指導,和地區農業經濟的特點,農民自己可以選擇種植棉花、大豆、花生、玉米、煙葉等作物。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蘊藏著一些很殘酷的現實,那就是聯營體製內的農民對外部的土地兼並能力很強,不斷吞沒了其他非聯營製的土地。
在義和拳運動爆發後,胡楚元曾經在山東做了一個很細致的人口普查統計,以100畝田/戶為地主標準,山東約有3.7萬戶地主家庭,以30畝田/戶為富農標準,山東大約有127萬戶富農家庭,這些人就持有山東59.3%的耕地。
在農業稅收條款的限製下,農業稅在45畝、120畝、330畝有著不同的征收和減免狀況,120畝以上就不再享受任何減免和優惠待遇,這就使得純粹的大地主階層在不斷萎縮,而小地主和富農的比例在不斷增大。
這裏麵蘊藏著一個問題,那就是工商業和城市規模的發展跟不上農業剩餘人口的轉移速度,所以,很多山東人就繼續闖關東,甚至是闖朝鮮。
實際上,山東人口向外轉移的規模是非常大,現有在本地生活的人口不足2100萬,工商業人口約占37%,農業人口中,富農、中農和貧農各占1/3。
在未來的十年中,大約還會有720萬左右的農業剩餘人口向工業轉移。
這些人的就業是必須要保證的,否則,下一次的義和拳運動就會到來,好消息是這些人口中大約有30%屬於剛超過十六周歲的新勞動力,這一代基本就接受過基礎教育。
胡楚元目前要在國內推動的就是山東這種大農業的經營模式,簡單的說,就是要增加富農的數量,政策要上鼓勵富農階層的出現,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和形象,將其視作國家的脊柱。
這個政策肯定是中國必須要走的道路,但它的負麵影響就是大量多餘勞動力該怎麼辦?
就目前來說,答案很簡單,增加土地耕種麵積,改善農用地的質量和條件,增加畝產,充分結合地理特點發展林牧業和規模化養殖業,特別是有效利用山田發展茶、麻、果林等經濟作物,在南方和東部雨水充沛的丘陵地區開展果林和木材經濟。
胡楚元不是想當然的搞,他是商人,一切用數據說話。
十年之內,城市人口增加到1.5億,達到40%這個標準,土地耕種麵積增加到18.3億畝(市畝製),對海南、台灣、東北加大開墾力度,在雲貴西南地區、廣東、浙江、福建地區進一步加大山地林業經濟規模,在蒙古、西北地區深化畜牧業改革,增加現代畜牧業和工業投資,在沿海地區發展海洋捕魚規模和深加工業。
通過這樣的一係列的經濟政策,大農業經濟目標是可以實現的,更高要求的富農經濟也是可以實現的。
另外,以奪取遠東為第一戰略目標,爭取從沙俄獲取新西伯利亞區域的溫帶大陸耕種和畜牧土地,通過逐步移民政策將北越疆域化,通過對西南擴展土地的有效治理,實際擴大更多的可利用土地。再向東南亞和人口較為稀少的地區移民,進一步減輕剩餘人口負擔。
最後,一定要普及義務教育體係,為長遠的人口城市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胡楚元現在大的政策方針就是富農經濟主義,他目前所實施的所有政策都是為了實現這個政策方針和目標,他堅決的要和俄國打這一仗,要投入巨資研究和生產機械化裝備,力圖一舉拿下新西伯利亞和包括阿拉木圖、巴爾喀什湖地區,都是為這個目標。
所以說,戰爭是一定要打,對國內農業的投資和扶持力度也同樣要維持,甚至是加大。
從第二次組閣開始,胡楚元就成立了國家經濟發展委員會,簡稱國經委,由內相瞿鴻機擔任主任,負責製定長期政策,統管和協調各內閣部門、地方政府,確保大農業經濟最終可以實現。
這幾天,胡楚元一直在和內相瞿鴻機、大清銀行總行長屠仁守、農業大臣梅汝鼎,以及其他主要官員商談新的農業增投計劃。
某種程度上,胡楚元和希特勒基本算是一類人,都是瘋狂的野心家,越是這種緊張的局麵下,他想要實現夢想的心意也就越堅決。
這天,關於西北和西南農業經濟大投資的計劃會議結束後,胡楚元將瞿鴻機、屠仁守、梅汝鼎三個人留了下來。
其他官員離開後,胡楚元就和屠仁守交個底,道:“原先製定30億總軍費已經是不夠了,預計可能要達到40億清圓的規模……我在這裏可以和你確切的說,勝利肯定屬於我們,但即便我們勝利了,也未必就能從協約國得到多少賠償款,所以……你要有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