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海軍方麵……肯定不能讓法俄遠東聯合艦隊和俄國、日本在遠東地區的海軍會合。
胡楚元將呂瀚的資料翻看,逐一查看著法額遠東聯合艦隊的總編數量,也不算是很驚人,主力戰艦是14艘萬噸級的戰列艦,俄國四艘,法國十艘,其餘還有一百多艘戰艦,以鐵甲艦和鐵甲巡洋艦為主。
基本上,所有的鐵甲巡洋艦都來自俄國海軍。
俄國海軍是鐵甲巡洋艦的創始者,他們也一直在堅持建造鐵甲巡洋艦,到今天還在建造,甚至連第一批的船腰式鐵甲巡洋艦都沒有退役。
俄國派出來的六十多艘艦船中,老舊艦船幾乎占了一大半,法國的艦船雖然新一些,數量卻不是特別多。
胡楚元大致看了一遍,和呂瀚、藍建樞等海軍將領道:“看得出來,法國組建的這個法俄遠東聯合艦隊還是很保守的,並沒有將自己的全部家底都拿出來。”
海軍部參謀次長藍建樞道:“是啊,法國確實是比較保守的,他們同時麵臨著德國和英國的海軍壓迫,想要將全部海軍都拿出來和咱們打,自己也確實要冒著非常大的風險,這是法國早期不肯參戰的主要原因。這一次,它們將主要的戰列艦都拿出來,配合俄國的大量舊艦,組建了一個看似非常強大的聯合艦隊……我倒覺得,法國人的恫嚇性質更重一些,真正拉出來打,完全不是一回事,首先在主炮口徑上差別很大,航速差別就更大了,鐵甲巡洋艦的數量也太多了,根本就是威遠級的活靶子。”
胡楚元抬頭看了看在座的十多名海軍參謀軍官,看得出來,大家都很想打這一仗……對手不過是表麵上的強大,看起來是有著近50萬噸級的排水總量,其實根本不經打。
這一戰如果打贏了,在海軍方麵,協約國就算是徹底被擊潰了,根本拿不到控海權。
然而……過早的決戰並不利於中國的全麵利益。
這一仗如果大勝而歸,即便中國不想和談,英德美各國也會極力幹預,要求中國和談……道理很簡單,誰能容忍一個過分強大的中國出現呢?
胡楚元並沒有考慮太久,因為他早就想過了很多次,他隻是輕輕的將資料和報告合起來,道:“大家先散會。”
聽到這話,所有人都不免有些詫異,可也不敢違背胡楚元的意思,重新集體起身行禮,逐一退出了會議室。
等人都走光了,呂瀚才不解的問道:“大人,您莫非還有什麼疑慮嗎?”
胡楚元嗯了一聲,道:“我的目標不是擊潰法國,而是俄國!”
“可是……?”
呂瀚一時不解,隨即又仿佛是明白了,稍微有些惋惜的感歎道:“可惜了這麼好的機會,一旦讓這隻聯軍進入日本海域,問題可就麻煩了。”
胡楚元道:“犧牲大一點也沒有關係,但一定要在最為關鍵的時候消滅這些戰艦。”
呂瀚嗯了一聲,道:“行,那我就明白了,我這就重新部署一下,讓海軍部做好在北洋艦隊海域決戰的準備。”
胡楚元微微頷首。
其實,這個決戰領域已經早就定下來了……濟州島。
三百萬陸軍計劃是真的確有其事,法軍已經開始大規模通過遠東鐵路進入中亞和東北地區,日軍近六十萬的陸軍集中在朝鮮。
此時,法日俄協約國遠東聯合艦隊必然要死保日本到朝鮮的補給線。
隻要濟州島還在中國海軍北洋艦隊的手中,這條補給線就永遠不能算是安全的,隻要他派遣主力艦隊雲集在濟州島,決戰就在所難免。
慢慢來吧。
胡楚元並不著急,他有的是耐心。
等他準備好了,他就會將這場戰爭徹底的結束。
南洋戰場徹底平靜後,中國經濟的對外出口就再也不會受到限製,上海股市的均價也在不斷恢複。
特別是受到大規模戰爭軍費和訂單的刺激,1901年的上半年,中國經濟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7.3%,工業增長占據了主要作用。
受法俄對華限製條款的出現,中國對法俄兩國出口有著較大的下滑,但在南洋市場的繁榮中,出口總額還是維持在了1900年的標準。
暫時沒有什麼特別的大戰役,隻有楊宗礪在東北過的比較辛苦,國家物資已經完全向東北傾斜,他也不會苦太久。
回到瀛台後,胡楚元將主要的精力還是放在山西、陝西、河南、四川和湖廣的大農業經濟建設上。
這是中國經濟建設的第二條戰線,這條戰線成功了,中國經濟才能真正的走向成功。
國家經濟發展委員會主抓人才、資金問題,從東部經濟中抽調餘力,發展中國經濟的第二戰線,扶持地方資本發展中小規模的企業,大企業根據政策向第二戰線發展新的生產基地。
農業改革肯定要優先推動,大農業經濟、富農經濟被越來越多的宣揚、提倡,農民種地,鄉紳建廠,這已經成了一種口號,雖然這裏麵有著很多讓人感到黑暗的地方。
不可否認,這個過程中,第二戰線的經濟確實開始向上提升。
大量的農業貸款被發放給農戶,這些農業貸款被用來購買土地,而較為開化的地主階層則利用這筆資金在地方投資礦產、建廠、開商鋪。
當然,不開化的終究是占大多數。
那就要做思想工作,這個事情,胡楚元也辦法,他在大公黨招募了大量的大學生、高中生,組成宣傳隊在各地進行勸說。
關鍵的問題是要給資本一個更好的流動渠道和投資地,所以,各地的工礦企業、紡織廠、米麵加工廠,特別是這些技術難度低的,準入門檻低的產業,都要鼓勵資本介入。
資本介入的同時,政府要加大力度修建鐵路、馬路,修整河道,鼓勵小輪船公司和卡車托運公司的出現,鼓勵私人買卡車、小汽輪,給予分期貸款的扶持。
這些事情,東部的江南六省、山東、兩廣基本都搞過一輪了,在內地實施起來相對還算是容易,就總理府和國經委而言,辦理這些事情還是比較有經驗的。
做為帝國的首相,胡楚元實在要控製的就是新增貨幣的問題,關鍵是要將東部的剩餘資本和居民存款向著中西部調動,而不是依靠政府新增貨幣總量來解決問題。
所以,真正的主導者是各地的商業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