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白銀戰爭(1 / 3)

(淩晨操作修改新書的時候,操作過於頻繁,作者編輯權被封鎖了,無法更新,現在補上兩章)

讓英國出麵斡旋,這是中俄兩國都能接受的局麵。

班納曼返回歐洲後,親自前往莫斯科就中俄停戰問題進行最後的協調,最終,英國以承諾提供國債擔保為條件,勸說俄國接受中國提出的第二選擇。

中國相對做出一些讓步,不再要求哈薩克地區獨立,沙俄帝國仍然保留在中亞的大部分疆域,英國將香港歸還中國,克什米爾地區完全轉交中國,並將科威特的宗主權轉讓給中國,以此做為條件,中國承認英國對俄主要債權國身份,英國為俄國提供國家債務擔保,俄國對華支付1.7億英鎊的戰爭賠償,分期十年。

包括新西伯利亞群島在內的勒拿河以東地區歸屬中國,並從烏斯季庫特、布拉茨克開始,到新葉尼塞斯克地區以葉尼塞河上遊為分界線,從新葉尼塞斯克到鄂畢斯克(漢特-曼西斯克)、托波爾斯克、鄂木斯克、巴布洛達爾、塞米巴拉金斯克一直以鄂畢河上遊主幹道為分界線,中國獲得西西伯利亞平原的東部地區。

從塞米巴拉金斯克到阿亞古茲、阿勒德卡以中亞鐵路為分界線,鐵路東線為中國,西線為沙俄帝國,繼續以巴爾喀什湖西岸為分界線,巴爾喀什湖為中國內湖,包括以塔什幹、撒馬爾罕等地繼續劃界,界限以西歸屬中國。

既然有英國做為俄國的國債擔保,中國就不用繼續占領秋明等地做為擔保抵押,協議達成後,1903年5月之前,中方將從該地區完成撤兵。

至於英國又從俄國那裏敲詐了多少好處,胡楚元沒有過問,也不眼紅。

遠東戰爭結束後,中國的國土麵積增加到2173萬平方公裏,總麵積已經是世界第一,沙俄帝國則被砍掉了30%的疆域麵積,退居第二。

如果要計算殖民地的話,中國仍然是第一。

中國的海外殖民省有剛果、幾內亞、科威特、圭亞那、中屬索馬裏、所羅門群島、新喀裏多尼亞、斐濟群島,在蘇門答臘、爪哇、蘇曼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柬埔寨、老撾、新幾內亞、朝鮮享有獨立的保護國及宗主國地位。

中法在馬達加斯加、新喀裏多尼亞享有共同宗主權,中英兩國在新加坡、緬甸、阿薩姆享有共同宗主權,中德在新幾內亞享有共同宗主權,中美在夏威夷王國享有共同宗主權。

中國實際疆域西側最遠海島是安達曼群島,最南端是納土納群島和阿南巴斯群島,最東端是白令海峽、中途島、馬紹爾群島、萊恩群島、庫克群島和波利尼西亞群島,最北端是新西伯利亞群島。

在南部大陸領土上,中國已經穩定的將蘭江以北的北越地區收歸己有,設為廣南省。

廣南省對中國是非常重要的,不僅是在戰略地形上將雲貴、廣西聯成一體,隻要在廣南布置兵力就能完成對西南地區的布防,在經濟上,雲貴地區也擁有了一個龐大的出海口。

廣南省的煤礦和鐵礦石儲備量非常豐富,配合雲南、廣西的有色金屬礦產,恰好可以自成一個新的工業體係,互補性非常強。

對緬甸地區,在中英兩國的交易中,撣邦高原的大部分幾乎都被劃入中國領土,暫時繼續歸雲南省管轄。

1903年1月24日,中俄兩國外交大臣在鄂木斯克達成《中俄鄂木斯克停戰及疆域劃定條約》,根據該協議,在遠東、新西伯利亞地區、西西伯利亞平原東部、鄂木斯克、塞米巴拉金斯克等地的俄羅斯人,如果不願意申請中國國籍,則一概通過鐵路輸送回俄國葉卡捷琳堡。

自此,亞洲曆史上規模最大的國際戰爭——遠東戰爭正式畫上了句號。

中國不僅將國土麵積擴大了近一倍,同時獲得了4.42億英鎊的軍費賠償。

胡楚元和政府此時要考慮的第一任務就是大規模的移民,除了政策上的強製移民外,對於條件較為艱苦的地區,一律提供穩定的居住補貼,對於新開荒地區給予長達十年的農業免稅政策,並且在三十年內不進行土地政策限製,對於有條件的民眾、地主還會給予貸款扶持。

通過這樣的方式,他們鼓勵農戶前往新的疆域成為大地主,有效的控製這些地區的經濟。

為了加強對西西伯利亞省、新西伯利亞省的控製,不僅強製驅逐俄羅斯人,同時從山西、陝西、河南等地抽調民戶補充過去,國家支出大量貸款,在地方扶持新興工業和農業。

在勒拿河上遊的雅庫斯克,國家提供大規模的補貼,建立新城市。

從法國獲取的太平洋島嶼也開始推動移民,加快發展地區種植園經濟。

通過新一輪的中英談判,將新加坡的領地麵積擴大,利用更大規模的華工移民,準備在更長時期內占領新加坡,將新加坡發展成南洋的前哨戰和東南亞經濟的金融、港運中心。

1903年3月4日,中德英法四國達成法國國家債務擔保協議,中國成為法國的主要債權國,法國國債風波停止,世界經濟開始逐步重新回到正常的軌道。

此時的胡楚元已經改變了策略,主要考慮盡力先穩住世界經濟的局勢,明年再突然進行金本位的改製。

現階段不能通過金本位的變化轉移通貨膨脹危機,胡楚元的新計劃就隻能是將清圓兌價降低,也就是降低白銀和黃金的兌價,操控彙率,提高國內出口的增長,緩解國內的經濟問題。

問題是隨著中國在遠東戰爭中大獲全勝,以及世界對中國經濟的長期預估,白銀價位開始明顯激增。

1903年4月1日,承擔中國中央銀行職權的大清銀行改組為中國銀行,並開始對國際銀價進行幹預,中國銀行在一個月內向世界白銀市場拋售近2.3萬噸白銀儲備,六億多兩的白銀拋出去也隻是勉強將國際銀價壓回到15.7兌1的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