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國宰相嚴嵩》 起家寒素(1 / 1)

一起家寒素

明代的分宜縣是江西袁州府巨邑。這裏風光秀麗,民俗厚樸。發源於萍鄉羅霄山脈的秀江(又稱袁江)蕩漾而東,流經宜春,斜入分宜,繞縣城(今分宜縣城為新址,古城已拆除)南關,穿過鍾山峽,彙於贛江。縣城之南,鈐山橫臥,林壑映帶,長溪環抱。

縣城北十裏許,有介橋村(又稱介溪村)。村中居住著嚴氏宗族。成化十六年(1480)正月二十二日,嚴淮夫人晏氏生下一子,全家喜氣洋洋。這位新來人世的男嬰即是嚴嵩,後來起字“惟中”,號“介溪”,又號“勉庵”,排行第三,上有兩位姐姐。據說晏氏懷孕時,有奇光異彩自房舍升騰而起,於是誕生了一位未來的宰相。當然這隻不過是在嚴嵩位極人臣之後,人們編織的天人感應的神話罷了。

嚴嵩之高祖嚴孟衡,永樂十三年(1415)進士,官至四川布政使,為官剛正清廉。曾祖嚴璉、祖父嚴驥都沒有做過官,也無科舉功名。父親嚴淮亦為布衣百姓,務農習儒,家無餘資。母親晏靈秀,娘家世居新喻(今江西新餘),富有產業。外曾祖晏大章曾出粟賑濟饑民,朝廷璽書旌表其門。嚴淮早逝,晏氏含辛茹苦,撫養遺孤。

嚴嵩出生時,嚴家並非巨室富戶。因此,出身世家的明代著名文人王世貞曾譏諷他“降生小家子”。高祖嚴孟衡沒有積下多少產業,死後五個兒子分家析產,每股隻得田二畝五分。傳至祖父、父親時,雖然多少置買些土地,但家境依然清貧,以至無力為其上學交納致送老師的酬金。

嚴嵩十六歲喪父,在孤寒中度過了青少年時代。幾十年以後,當他已經飛黃騰達之時,仍在感慨地回憶:“涉世畸單,起家寒素。”即使為官之初,仍未擺脫貧困,“家貧念藜藿,寒至想衣裘”,“一官係籍逢多病,數口攜家食舊貧”的詩句真實地描述了他“初仕而貧”的潦倒情形。

在嚴嵩直係宗支中,自高祖嚴孟衡以後,仕宦中斷了三代、七八十年。因此,當他這個男孩降生時,全家都把接續先祖“簪纓餘澤”、重耀門庭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沉浸於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之中。祖父樂不可支地說:“宗孫生,而神氣靈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