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偉大的宗教家必定帶有大詩人的天分,就是有豐富的感情,旺盛的想象力,不凡的言辭,和感人的力量。釋迦和耶穌就是兩位亙古未有的,超凡入聖的大詩人。釋迦在我們東方人心目中,早已成為靈感底泉源了,無數的詩人--印度的、中國的、日本的--曾從他那裏得到了詩的感興,從他那裏進入詩底三昧境。耶穌在西方也是同樣的情況,兩千年來,成為無數詩歌底發動機。--但在東方卻是新鮮的題材,是我們東方詩歌中新的酵母,將要醞釀出新的酒漿來;雖然他原來也是東方人。
耶穌底帶有詩人天分,是芮農(E.Renan)以下許多著名的“耶穌傳”作者所一致承認的,可是普通人多輕易放過了這點;因為耶穌在各方麵都有圓滿的發展,我們無論從哪一方麵看,都覺得他有不可企及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人都以為他是自己最理想的人物。他是天才的宗教家,這是沒有人否認的;他也是深刻的思想家,因為他有徹底的人生觀和宇宙觀;同時,他又是社會改革者,是愛國的誌士,是醫師,是教師。可是他並不是受傳統信條束縛的“拉比”
,也不是枯燥的哲學家,也不是背書式的教師,……他有完全的詩人風度,他底表現法完全是詩的表現法,他底觀察、判斷、行動、言論……都是詩人風範。所以我們若要認識整個的耶穌,便非認識這個詩人耶穌不可。假使不能認得這個詩人的耶穌,至少可以說,對於耶穌有認識不足之嫌。
不僅“耶穌傳”的作者們認得耶穌是詩人,古來有不少大詩人也確認他是詩人。例如雪萊(P.B.Shelley)吧,他雖曾自稱為無神論者,但他卻尊崇耶穌為“最是超凡入聖的詩人”
,而且是謀求改革社會的詩人。王爾德(O.Wilde)也曾說:“基督底地位確是和詩人同列的。”勃萊克(William
Blake)甚至能認識耶穌是詩底化身,或創造天才底化身。常言道:“英雄識英雄,惺惺識惺惺”
,詩人識詩人,那是當然的事。
我們稍一考察耶穌底血統,便知道他是真正詩人底後裔,《馬太福音》開頭的那個家譜,極力證明他是希伯來古代最大的詩人大衛底子孫,是抒情詩和哲理詩名作家所羅門底子孫。瞎子巴底買一聽見耶穌走過時,便高聲一而再地呼喊道:“大衛底子孫耶穌啊!可憐我罷!”還有許多孩童曾在聖殿裏向他歡呼:“大衛底子孫,萬歲!”
耶穌生身的母親瑪利亞是最受世人崇拜的女性,被神化,又被美化了的女性,曾為詩人、畫家、雕刻家靈感底源泉;同時,她自身也是富於靈感的偉大的詩人母性。她在懷孕期中曾隨口歌唱出這樣不朽的名歌:
“我心尊主為大,
我靈以上帝我救主為樂。
因為他顧念他使女的卑微,
從今以後,萬代要稱我有福。
那有權能的為我成就了大事;他的名為聖!
他憐憫敬畏主的人,直到世世代代!
他用膀臂施展大能:
把心驕氣傲的人趕散了;
叫掌權的失位,卑賤的升高;
叫饑餓的得美食,富足的空空散去。
他扶助了他的仆人以色列,
為要紀念他的憐憫,
(正如應許我們祖宗的話)
憐憫亞伯拉罕和他的子孫,直到永遠!”
這首短歌行中所包含的是何等高遠的、純潔的誌氣,直想把她胎裏所孕育的兒子變成複興正義的先知。可知詩人耶穌底胎教也是富於詩的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