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索羅斯旗下的量子基金和Quota基金在6月份也表現不俗,扭轉了年初以來的劣勢。其中Quota基金猜對了東京股市,令其資產淨值上身兩成,資產值達20億美元。索羅斯的大起大落,充分表現出他不愧是一名天才的金融投資家。在《索羅斯談索羅斯》一書中,他說到:“意識到我的錯誤是驕傲的源泉。”“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改正我們的錯誤。”一旦發現了錯誤,便充分施展補償性自救來促使投資成功。自救經曆對於索羅斯來說,更能說明他的成就。在《金融煉金術》一書中,他這樣寫道:“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我還是個少年。戰爭給了我一次深刻的教訓,讓我終生難忘。但值得慶幸的是,我的父親自救技巧極高,身為一名戰爭逃犯,他成功地在俄國革命中幸免於難。”而後,索羅斯談到了一個偉大的設想:成立套頭交易公司,最大限度地監測自身的自救本領。針對這種公司在金融交易市場中的作用,他曾說到:“風險的安全係數最難判斷,沒有全麵而又可靠的衡量標準,我們隻能根據每一種情況的是非曲直加以判別。但是,最終的分析,則取決於你自救的本能。”在1987年10月股票市場的那場大災難中,索羅斯主動退出了一些項目投資股份,盡管事後他本人感覺撤退為時太早。不過詹姆士·馬龜茲分析,索羅斯的放棄是為了第二天更好地進攻,也唯有如此方能阻止事態的進一步惡化。馬龜茲說:“對大多數人來說,要接受這樣的後果是非常困難的,可是,索羅斯卻能夠做到,因為他堅信他有能力彌補這些損失。確實他也做到了,1987年之後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給我們所有人提供一個好榜樣。”索羅斯正是依靠自己的才智,征服了世人,成為金融投資者頂禮膜拜的偶像。
忠告34:冷靜思考,大膽出擊
■
索羅斯認為麵對機遇時,人最大的錯誤不是太大膽了,而是太保守。索羅斯告訴人們:當有機會獲利時,千萬不要畏縮不前。當你對一筆交易有把握時,給對方致命一擊,即做對還不夠,要盡可能多地獲利。我們自己在投資的時候往往是因為貪婪的原因,不想放棄,因為恐懼的原因,提早撤退,結果導致自己的利益受損,那麼學學索羅斯吧。該出手時就出手,該收手時就收手。
該出手時就出手
獲得機會是一回事,能否抓住機會又是另外一回事。機遇隻光顧那些有準備的頭腦。有些機遇或現或隱,有些機遇稍縱即逝,沒有清醒的頭腦和果斷的作風,機會就是跑到你的鼻尖上也會溜走。而有些人當機會來臨時,還在那裏猶豫不決。畢竟,投資的行動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而這些資金的投入,按照索羅斯的說法,需要承擔很大的風險。可高風險與高利潤是對等的。所以,許多投資者在機會來臨時往往猶豫不決,這其實是對高風險的回避。
索羅斯認為麵對機遇時,人最大的錯誤不是太大膽了,而是太保守。索羅斯告訴人們:當有機會獲利時,千萬不要畏縮不前。當你對一筆交易有把握時,給對方致命一擊,即做對還不夠,要盡可能多地獲利。索羅斯在機會麵前的表現完全不同。他曆來行為果斷,既有認識機會的敏銳,又具有捕捉商機的果斷。一旦發現商機出現在麵前時,該下注時毫不猶豫地押下去,且押下的賭注決不嫌其數額大。隻要抓住商機,就不會放過。
索羅斯在實際投資實踐中,麵對機會來臨時從來就沒有含糊過。他不出手則已,出手必具有震撼性。他所控製的量子基金,金額巨大,超過150億美元;所使用的方法非常凶狠,往往是用杠杆原理和對衝基金兩麵下注。可以說,隻要機會一出現,索羅斯就會逮住它。
巨利就在豪膽中
1992年9月,索羅斯開始了他有生以來最大的一次行動,這次行動使他在全世界一舉成名。他選擇了英國兩個權威目標。一個是曾經具有極高權威的貨幣——英鎊,另一個目標是英格蘭銀行。
英鎊曾連續兩百年成為世界主要的貨幣,采取金本位製,曾像英國海軍一樣成為英國力量的象征。但由於受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1929年股市暴跌的影響,英鎊的威力被大大削弱了。英國政府不得不對英鎊采取浮動製並放棄了金本位,英鎊的地位開始江河日下。英格蘭銀行是英國金融的堅強支柱。沒有什麼能夠撼動它身為國家對付市場混亂的堅強堡壘地位。但1992年的“黑色的星期三”讓英國人難以忘記。這要從歐洲單一貨幣說起。
1979年建立的彙率機製是試圖建立歐洲單一貨幣計劃的第一階段。單一貨幣將穩定歐洲的商業,也將削弱投機商和交易商使得國家銀行運作困難的力量,特別是當歐洲各政府不參與貨幣一體化時。隨著貨幣彙率機製的實施,西歐各國的聯係日益密切。歐洲的單一貨幣機製不是固定在黃金上,也不是固定在美元上,而是相互之間的穩定。他們規定每一種貨幣在一個固定範圍內浮動,一旦超出這一範圍,各成員國中央銀行有義務進行幹預。在這個範圍內,成員國的貨幣可以相對於其他成員國的國家貨幣進行浮動,核心的彙率以德國馬克為基準。1990年,英國終於加入彙兌機製,索羅斯認為這標誌著英國失足的開始。英國經濟本來就虛弱,加入彙兌機製後,將使英國與新統一的新德國聯係在一起,從而促使英國將完全依賴德國。身為歐洲經濟最強國,德國將有權決定哪種經濟措施對其他西歐國家有利,而這對英國來說是致命的。因為英國想在貨幣政策上向前邁進一步,但它又沒有這種能力。於是,將不得不使它的政策與占主導地位的德國貨幣政策相聯係。1992年2月7日,歐洲聯盟12個成員國簽訂了馬斯特裏赫條約,歐洲一體化進程得到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