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風來,滿城盡是基金客!
當下的基金市場如火如荼,較高的投資回報和大量資金的持續入場使得投資基金的賺錢效應在不斷放大。越來越多的個人投資者逐步接觸到基金,並通過報紙、廣播、電視中的介紹了解其中一二,還有的投資者已經從投資基金中嚐到了甜頭。隨之而來的則是龐大的儲蓄資金通過申購基金源源不斷地進入證券市常
國內開放式基金行業經過近十年的發展,逐步為公眾認知,投資者也對基金市場可靠的投資收益產生了信任。但經過專業的理財機構調查發現:很多投資者盡管已經做了幾年基民,買過數隻甚至數十隻基金產品,但在如何理性投資基金上還存在著種種錯誤的認識。最終,這類投資者的實際收益有的甚至不足所持基金同期淨值增長率的一半。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思考一:如何選擇基金?
麵對當前市場上的基金熱,由於缺乏專業知識,普通大眾往往容易追隨大流,“別人都買,我也要買”的這種心理非常普遍,越是限購的基金產品越容易遭遇搶購。而在搶購之前,很多投資者卻沒有關注買的是否是自己想要的產品。
這裏建議各位投資者在購買基金前,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對準備購買的基金以及管理該基金的基金公司進行謹慎和全麵的了解,切忌盲目衝動或者一窩蜂似的搶購基金。在國外成熟市場上,對選擇基金和基金公司有個通行而有效的“4P”標準。
第一個P指理念,Philosophy,就是投資理念,這是指導一家基金公司投資管理的綱領性因素,投資者首先要看其理念是否成熟而有效,其次看自己是否認可這一理念進而認可該基金公司的投資管理模式。
第二個P是團隊,People,因為任何投資理念和投資管理的執行都靠人,團隊專業能力的強弱是基金業績一項重要的決定因素。通常來說,投資能力一般的團隊難以做出中長期優異的投資業績。
第三個P是流程,Process,單純靠人做投資難免會產生因主觀因素造成的失誤,這時嚴密科學的投資流程就顯得十分必要,投資依靠流程的約束和執行可以規範基金管理人的投資行為,使基金管理人具備複製優秀基金的能力,其業績具備持續性。
第四個P是績效,Performance。這也是最簡單、最直觀的一個評價指標,但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它也隻是一個輔助性工具,因為過往業績的本質仍然是依賴於前述三大標準。
用4P標準來考察基金,投資者就可以基本把握住優質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產品。
思考二:長期持有還是短期進出?
在過去的一年中,大部分基金的淨值都實現了超過50%的年增長率,但這些基金的持有人中能獲取同等回報的尚不足1/3。為什麼買了基金卻沒能完全分享到基金的成長?這個結果表麵上看出乎意料,實際上卻是和基金投資者的投資行為密切相關的。我們對統計數據進行了分析,發現這是因為能夠長期持有基金的投資者並不多。舉個例子,彙添富旗下一隻基金2005年8月成立,截至2006年1月19日,四個多月內其淨值增長率超過200%,但能夠一直持有該基金的投資者比例僅為20%左右,大部分的投資者隻是分享到這個回報的一小部分。
那麼,買基金應該長期持有還是短線炒做?這是很多基金投資者在基金投資中的疑惑。
買賣一段時間基金的人都很明白,選擇申購基金的時機對投資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投資股票最重要的是選股、擇時,投資基金也不例外。但實際上基金投資倡導的是長期投資,從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短期市場的震蕩隻不過是長期趨勢線的很小變動而已,隻要您選擇的是安全穩定、信譽優良的基金公司的基金,投資的時間較長,比如3到5年,您一定會是獲利者。實證研究顯示,每次都在市場最高點買進與每次都在最低點買進,從長期看,兩者的回報率相差不到10%。
因此,花精力去抓市場高低點是沒有必要的,長期投資才是重點。但單筆投資如果能稍微判斷一下進場的時機,至少可以少受短期套牢心理的煎熬。這可能也是大家在投資基金時為什麼如此關注時機的根本原因。把握投資基金的時機隻要掌握以下幾個原則,就不會有什麼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