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老基民還是新基民,麵對諸多基金品種類別時,總會有眼花繚亂的感覺,究竟是正在發行的新基金比較有潛力呢,還是那些經過市場驗證的那些老基金更有上漲欲望呢?其實,這個問題並沒有什麼標準答案,不同的基金會有不同的特點,新有新的好,老有老的辣。這裏就對新基金和老基金進行一番對比,並且結合基金贏利的發展趨勢,參考基金專家的意見,或許了解了這些以後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就會有了準確的方向。
1.新老基金六回合的較量
(1)投資品種選擇——新基金勝。
新基金因為剛剛成立,正所謂一張白紙可以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基金經理可以根據市場的最新走勢和最新湧現的投資熱點,選擇投資品種,構建投資組合。而老基金因為倉位較重,基金經理即使看到了新的投資機會,也要先賣掉手裏的部分股票,才有可能買新的股票。那麼,在時機的把握上就稍遜一籌。
(2)建倉成本——老基金勝。
直接的建倉成本通常包括兩部分:手續費支出和價格衝擊成本。買入股票就要支付傭金和印花稅等費用,即手續費。大資金買入股票通常會推高股票的價格。 比如現在是4元一股的股票,等一個基金買完了,價格可能已經漲了很多,而基金持有這隻股票的實際成本也許在4.4元。那麼,這高出來的10%,就是價格衝擊成本。老的基金通常持有較高的股票倉位,其建倉成本已經體現在以往的淨值中。而新基金因為仍要買股票,則必然產生手續費和價格衝擊成本,這部分成本將會衝抵未來可能的收益。所以,在建倉成本上,老基金占有優勢。
(3)係統性風險的控製——平局。
新基金剛成立時,股票倉位通常為零。所以,當市場正處於下跌時,新基金可以減緩建倉節奏,以規避短期市場下跌的風險。在2005年四季度,當時新成立的基金跌幅普遍較老基金小,就是這個道理。反之,如果市場正處於快速上升階段,那麼,新基金就比較被動了。
(4)基金經理的選擇——老基金小勝。
基金未來的業績如何,和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密切相關。老基金通常已經運作了一段時間,投資者對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和能力有一定感性認識,對其未來的投資業績的預測把握相對要大一些。而新基金的基金經理如果是新人,那麼投資者通常應該考查一段時間,來熟悉其投資風格,並評判其投資能力。不過,現在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崇尚團隊投資的模式,新基金的未來業績可能和整個投資團隊的投資能力關聯度更大。另外,為了新基金的成功發行,也考慮到基金公司資源的局限,許多公司推出“老”基金經理來管理新基金。所以,通過研判該基金公司其他基金的過往業績,或者該基金經理所管理過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也可以較清晰地判斷出新基金未來的可能表現。
(5)認購費用——新基金小勝。
各基金公司為順利推銷新基金,通常對於認購新基金的投資者給予一定的認購費用的優惠。老基金通常無此待遇。當然,這些費用的節省都是小恩小惠,基金未來的成功投資應該才是投資者真正的盛宴。
(6)基金價格——平局。
新基金隻有一元錢。老基金如果管理得好,淨值肯定大於一元錢。買新基金比買老基金便宜——這是一些投資者買新基金的邏輯。最近市場上富國天益基金拆分受到部分投資者的追捧,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同樣的1800元,得到1000份1.8元的基金,和得到1800份1元的基金,雖然價值完全一樣,但投資者心理上就覺得後者“更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