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從中央到地方的全部銀行都已經完成了所謂引進戰略投資者(外資)的任務,也就是說外資已經進入了中國所有銀行,蘇黎世公司可以這樣幹,其它外資公司同樣可以這樣幹,特別是對於那些美國巨型金融機構來講,幹這些事情更是輕車熟路,如此一來,到底有多少銀行實際上已經落入外資手中,是一個無法統計的數字,也是一個十分要命的數字。丟掉銀行和丟掉其它產業不一樣,其它產業丟掉一個公司,隻是損失一塊財富,而丟掉銀行,則是丟掉一條財富管道,財富會順著這條管道疾速流走。如果不能把住銀行這條財富管道,別說我們已經經過了幾十年經濟高速增長還沒有富起來,就是再經曆幾十年經濟高速增長仍然富不起來,為什麼?財富都順著管道流走了。
如果說外資廉價參股中國銀行是摘桃子,那麼廉價控股中國銀行就是砍樹,並且是連根刨走。外資摘桃子砍樹引發了中國改革以來的第三次爭論:姓中姓外的爭論。中國改革以來左派右派共有三次大規模華山論劍,第一次是姓資姓社的爭論,第二次是姓公姓私的爭論,目前是第三次。三次華山論劍左派輸掉二場,目前是這第三場也是最後一場,如果說左派輸掉第一場是中華民族災難的開始,那麼如果再輸掉這第三場,則有可能是中華民族的徹底終結,所謂終結是指中華民族將可能在未來的大危機大動蕩中分崩離析。
這絕非危言聳聽,目前外資對中國產業和金融的掃蕩,就其對中華民族的威脅來看,完全是瓜分中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隻是第一次是領土瓜分,這第二次是經濟瓜分;第一次是用鴉片摧毀了我們民族的精神,把中國人變成了一盤散沙,這第二次是用非毛化的唯利是圖摧毀了我們民族的精神,把中國人再次變成了一盤散沙,並且培育賣國的精英集團誤導中國改革,用兩極分化的鴻溝把中國撕裂為許多碎片,中華民族的確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目前右派買辦的言論甚囂塵上,認為外資來到中國就變成了中國企業,和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一樣,都是中國的企業,對國家對民族隻有好處沒有危害,並且認為在全球化的今天,繼續講什麼內外企業已經沒有了任何意義。這種買辦理論表麵好像很有邏輯,仔細一想就會發現十分荒唐,如果說目前整個世界國民收入的分配也全球化了,不分彼此地融為一體了,我也讚同這個觀點,可關鍵是目前世界國民收入的分配仍然是以國家為單位,雖然正在形成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但是分配卻沒有全球化,仍然是誰的就歸誰,美國就是美國的,中國就是中國的,彼此誰都不肯化給對方一分一厘,問題的核心就在這裏。所以對外資既不能妖魔化,也不能神聖化,它既不是魔鬼也不是雷鋒,他是來中國賺錢的,並且賺了錢要帶走,既然是要賺錢帶走,我們的產業、我們的銀行如果都被外資控製了,那就意味著我們的財富會越來越大規模流向國外,我們犧牲資源付出勞動創造的財富就都流進了外資所在國,我們起早貪黑辛辛苦苦地上班下班就白幹了,那我們引進外資發展經濟還有什麼意義?
中國經曆了2個29年,前一個29年,40歲以上的人應該都知道,我們勒緊褲腰帶寧可20年不漲工資地拚命積累,後一個29年,我們從資源到百姓都付出了巨大代價,拚命追求經濟高增長,好不容易熬到今天開花結果了,財富泉湧般冒出來了,外資遮天蔽日的巨大黑手又伸進來了,要把共和國58年的奮鬥成果一把抓走。過去私有化時有句順口溜,叫做“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如果外資侵入控製不住,那就不是“一夜回到解放前”了,弄不好會一夜回到1840年了。僅僅幾家外資公司就從中國銀行抽走了上萬億財富,全國工資的一半,GDP增長的一半,就這麼抽走了,中國大地上有多少個外資企業在24小時不停地吸啊。看一下世界經濟發展史就會發現,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經曆二十幾年高速增長,老百姓都會富裕起來,至少不會上不起學、看不起病、買不起房。中國之所以出現新的上不起學、看不起病、買不起房“三座大山”,除了國內兩極分化因素之外,主要原因就是財富大量流失,一方麵是外企外貿在向外抽,另一方麵是我們國人自己向外搬。真是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