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進化到B級(2 / 2)

| D | 1000000個 | 0.1納米 | 變化 | 動態 | 2000 | 2000 | 2000 | 2000 | 2000 | 10% |

| C | 10000000個 | 0.01納米 | 自適應 | 動態 | 3000 | 3000 | 3000 | 3000 | 3000 | 25% |

| B | 100000000個 | 0.001納米 | 自適應 | 自主 | 4000 | 4000 | 4000 | 4000 | 4000 | 50% |

| A | 1000000000個 | 0.0001納米 | 自組織 | 自主 | 5000 | 5000 | 5000 | 5000 | 5000 | 75% |

| S | 10000000000個 | 0.00001納米 | 自組織 | 半自主 | 6000 | 6000 | 6000 | 6000 | 6000 | 90% |

| SS | 100000000000個 | 0.000001納米 | 自組織 | 遠程 | 7000 | 7000 | 7000 | 7000 | 7000 | 95% |

| SSS | 1000000000000個 | 0.0000001納米 | 自組織 | 遠程 | 8000 | 8000 | 8000 | 8000 | 8000 | 99%

一個普通人的平均五維向量屬性是攻擊10,防禦10,速度10,耐久10,智能10,破壞力代表每一個機器人能發揮自身屬性的百分比。

每一列都加上了一個標題,表示納米機器人的不同的屬性。戰鬥力的五維向量拆分成了五個單獨的數值,分別表示納米機器人的攻擊,防禦,速度,耐久,和智能。這樣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納米機器人的每個方麵的能力。表格的每一行都用一個字母來表示等級,從F到SSS,分別表示納米機器人的不同的水平。這樣可以更方便地比較納米機器人的等級和破壞力。

可以把納米機器人想象成一些很小很小的機器人,它們可以做一些很厲害的事情,比如攻擊,防禦,移動,存活,和學習。它們的數量,規模,形態,和進化,都會影響它們的能力和威脅。以下是一些例子和比喻,希望可以幫助你理解:

數量:這是指納米機器人有多少個。數量越多,納米機器人就越強大,因為它們可以合作,分工,和互補。比如,一個納米機器人可能很弱,但是一千個納米機器人就可以組成一個很強的團隊,就像一隻螞蟻可能很弱,但是一千隻螞蟻就可以建造一個很厲害的蟻巢。

規模:這是指納米機器人有多小。規模越小,納米機器人就越難以被發現和阻止,因為它們可以進入一些很小的地方,比如細胞,分子,或者原子。比如,一個10納米的納米機器人可能很容易被看到和捕捉,但是一個0.0000001納米的納米機器人就幾乎無法被察覺和控製,就像一個大象可能很容易被看到和捕捉,但是一個細菌就幾乎無法被察覺和控製。

形態:這是指納米機器人有什麼樣的形狀和結構。形態越複雜,納米機器人就越靈活和適應,因為它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和目的,改變自己的外觀和功能。比如,一個固定的納米機器人可能隻能做一件事情,但是一個自組織的納米機器人就可以做很多種事情,就像一個釘子可能隻能釘東西,但是一個樂高積木就可以拚出很多種東西。

進化:這是指納米機器人有多快和多好地改變自己。進化越快,納米機器人就越聰明和進步,因為它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環境,學習,優化,和創新。比如,一個靜止的納米機器人可能永遠不會變化,但是一個遠程的納米機器人就可以不斷地更新和升級,就像一個石頭可能永遠不會變化,但是一個手機就可以不斷地更新和升級。

也就是說現在李昱的基礎屬性相當於400個普通人,但是屬性是不能這麼疊加的,在實戰中隻要能量補給足夠那麼李昱可以對戰的普通人類可以遠超4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