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 官運亨通(1)(1 / 1)

那時,夫子廟基本上還是五六十年代的樣子,僅狀元樓、江南考試院等古跡做了修葺。那些青石板路守護著錯落有致、古色古香的小瓦屋,保持著明清時代的格局。

改革開放後,夫子廟迎來了它的春天。首先變化的不是夫子廟的外貌,而是改革開放的政策。“讓少數人先富起來”“你是萬元戶嗎?”成了人們關注的話題。

王小虎在那批幹部子弟學校的學生當中,一直很活躍,在烏鴉山礦,他跟劉月亭、蘇玉共同製造了“鼓樓反革命大字報”案。1978年,他跟王娟結婚,通過王娟的父親(已經轉業到冶城市任書記)調到某區糧食局任副科長,專門負責糧食調配工作。這個工作可是肥差。在改革開放初期,糧油和布匹實行憑票供給,吃飯買米用糧票,穿衣買布用布票。那時能在糧食局、供銷社工作,那是讓人羨慕的。

王小虎離開烏鴉山礦的時候,劉月亭問他為什麼不去江南煤礦機械廠,那裏聚集著大部分幹部子弟學校的學生。王小虎說他的爺爺是在爬雪山過草地時餓死的。他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天天跟糧食、布匹打交道,這樣心裏踏實。王小虎的話,讓劉月亭心中有種說不出的滋味。

轉眼在糧食部門工作了兩年。在這兩年裏,王小虎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一是在婚後的第二年,他和王娟有了兒子王凱;二是在女兒王小嬌出生後的滿月酒上,糧食局老局長當場宣布提升他為科長,算是給他送了一份厚禮。有人說,王小虎升科長靠的是真本事,但更多的人說他靠的是老丈人王鳳山。這種說法還是讓王小虎有點生氣,因為不管怎麼說,王小虎的領導才能是不爭的事實,他當科長綽綽有餘,不容置疑。

最近,局裏正在醞釀新一輪的人事變動,其中就有王小虎升任副局長的消息。本來這是好事,不少同事想祝賀他,可一連幾天就是找不到他。

2高明文拉著紅梅來到白下糧食局找王小虎。有人說有些日子沒看到他們王科長了,聽說到東北出差調大豆去了。他們跑到局長辦公室問局長,老局長哼哈半天,最後說了一句:“小王可能回來了,你上他家去瞧瞧。

王小虎住在夫子廟附近,靠近1路汽車站,是老式舊屋。這間屋子是王娟所在的夫子廟小學分給王娟結婚用的,也就60多平方米。後來校長知道王娟的父親是市委書記,要給王娟換套大的,王娟沒有同意。王娟不想利用父親的關係謀取私利。

王小虎不這樣看,他覺得什麼時候說什麼話,既然單位有更好的房子,給別人住不如自己住。這個自私的想法是慢慢形成的。特別是當了科長以後,別人知道他是市委書記的女婿時,從局長到屬員,對他都是敬而遠之。局長在他麵前不停地說自己還有兩年就退休了,讓他不要著急,王小虎聽來覺得可笑。

改革開放了,一個糧食局的局長根本不是王小虎的最終追求。前年,局裏組織一批人公費去香港旅遊,花花世界讓隻見過烏鴉山的王小虎瞠目結舌。回來後,他開始改變自己。穿西裝打領帶,講話老板腔十足。他想當老板,建立像李嘉誠那樣的商業帝國成了他人生的最高目標。當他看見高明文和紅梅時,站起來,顯得很激動,緊握住高明文的手,好久沒有鬆開。

“你好!明文,從我和王娟結婚後就沒看見你們了,想你們啊!”

“這不是忙嘛,要不是準備結婚的事,廠裏也不能給假啊。”

“是啊,我明白!快進來坐!”

三人進入客廳,分別在沙發上坐定。高明文環顧四周:“小虎,早聽說你混得不錯,可家裏還是結婚時的樣子嘛!現在提倡搞四個現代化建設,家庭現代化也非常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