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出這樣一個例子,請別誤會,我決無袒護錯誤的意思,也並非縱容你麵對邪惡而沉默不言。
我認為,這位律師確實犯了一個“比別人正確的錯誤”。那就是他在指出別人錯了的時候,為什麼不能做得更高明一些呢?比如說話講究一些方法或分寸.或用暗示。來提示對方的不足,這樣可能會比直來直去更容易讓人接受。
在某種環境下泄露真實的智力往往會得不償失,你應該養成永遠隱藏自己的_]慣。如果人們不經意發現了事實--實際上你比表現出來的聰明得多,他們會更加佩服你,因為很少有人能謹慎地不去炫耀自己的聰明才智。
麵對沉默
單位裏有一個好鬥的女孩子,很多同事在她主動發起攻擊之後,不是辭職就是請調。一天,她的矛頭指向了一個平日隻是默默工作,話並不多的女孩子。誰知那位女孩隻是默默地笑著,一句話沒說,隻偶爾問一句:“啊?”最後,好鬥的那個女孩主動鳴金收兵,但也已氣得滿臉通紅,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過了半年,這位好鬥的女孩子也主動辭職了。
你一定會說,那個沉默的女孩子修養實在太好了,其實不是這樣.而是那位女孩子聽力不太好,雖然理解別人的話不至於有困難,但總是要慢半拍,而當她仔細聆聽你話語並思索你話語的意思時,臉上會出現無辜、茫然的表情。你對她發作那麼久,那麼費力,她回應你的卻是這種表情和“啊”的聲音,誰還會和她爭鬥下去呢?
這個故事告訴你一個事實:麵對沉默,所有的語言力量都顯得乏力!
如果人若太過聰明,就會阻礙了我們與他人的生活和交往,為此,我們不妨去選擇難得糊塗去作為我們處世之道。
其實,禮讓並不是人際關係上的怯懦,而是把無謂的攻擊降到零。所以,無論何時,你一定要記得嗬護他人的心靈。
當你率性而為,向別人發過脾氣之後,你的言語就像牆上的釘孔一樣,會在人們的心靈中留下疤痕。你這樣做就好比用刀子刺向了某人的身體,然後再拔出來。無論你說多少次對不起,那傷疤都會永遠存在。其實,口頭上對人造成的傷害與傷害人的肉體沒什麼兩樣,甚至還更嚴重。
與人相處
有位才華出眾的經理,事業一直都不順利。為什麼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太精明了。每次與朋友見麵聊天,總在聽他抱怨、指責別人.這些人包括他的合作夥伴、客戶以及下屬,他會一針見血地指出每個人的缺點和不足,然後抱怨同這些人共事有多麼困難。
朋友勸他:用人、與人相處要盡量地看人長處,用人長處,不要老盯著人家的缺點不放。而他依然如故,公司事業也依然很不景氣。
當今社會上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不是在看別人的長處,而是在找別人的毛病,這樣的人,不僅對朋友不真誠,同樣也不會迎得朋友的真心。
他們自視甚高,自律甚嚴,在他們眼中,周圍的人身上全是毛病,他們用自己的標準和好惡去衡量,要求別人。他們不乏精明,但少了一份應有的糊塗和容人的胸懷。這樣的人會是做具體業務的好手,但絕不是好的管理人才;他們可以成為好朋友,但要做整天在一起共事的同事很困難。
有時候我們應有意識地區分朋友與同事。朋友一般是意趣相投,大家有許多互相欣賞的東西及感情的因素,而同事則首先要求的是業務上的能力與配合,二者之間是有細微區別的。
朋友之間和不來了,少來往就是了,而同事還要天天在辦公室打交道。對於同事則更要有一份寬容的胸懷,除去業務上的互相合作外,你完全可以允許他以你極不讚成的方式生活、娛樂,那是他的權利。
在辦公室之外,你可以對他敬而遠之,而沒有必要按你的道德標準、生活方式去要求他,一些不傷害原則的小地方更是要求你忍讓、寬容,也許他愛占些小便宜,也許他生活不檢點,也許他品位不高……當你用寬容的目光,去看待對方,你就會無形之中,迎得一份與人和平相處的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