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雨夜偷襲(1)(1 / 1)

1940年,深秋,山西,淩晨0:30。寒風凜冽,大雨滂沱,電閃雷鳴。

115師的軍事帳篷外警戒森嚴,20名手持MP40衝鋒槍,腰佩盒子炮的警衛連的年輕戰士把帳篷圍成一圈,警惕地看向四周,目光炯炯有神,讓人望而生畏。看這陣勢應該有特殊任務。

帳篷內,115師師長聶榮臻沉穩地跨立著,他麵對牆上的作戰地圖,眉頭緊鎖,目光不時地在上麵掃視。帳篷內氣氛凝重,給人一潛在的爆發力。八名偵察連的戰士紋絲不動地站在他身後,大氣不敢出。師長親自前來,任務可想而知。

“多長時間能拿下?”師長用手指了指地圖上標著紅圈的地方,雖看不見他的臉,但從語氣上就能感覺到事態的嚴重,拿下這個據點迫在眉睫。

“最早也要在淩晨6:00。”偵察連長說。

“不行,淩晨5:00必須拿下,保證我軍在淩晨6:30突圍成功,否則提頭來見。”

此話一出,震驚全場戰士。所有人都知道,距離此地11點方向,20公裏外有座日軍軍火庫,其駐守兵力約有一個排,以8個人對付將近30名日軍,難度太大。除此之外,日軍還在軍火庫方圓一公裏的範圍內設有暗哨和暗堡。另外,與軍火庫遙相呼應的是距離軍火庫不到五公裏的日軍指揮所,那裏駐紮著兩個連的兵力,隊長橋本太郎更是驍勇善戰,作戰手法極其詭異。軍火庫要有任何風吹草動,橋本連隊就會在10分鍾之內趕到。而且在指揮所5點方向,距離10公裏內還有兩個連隊兵力的阪橋隊,軍火庫、指揮所、阪橋連隊,三方成“品”字形駐紮,我們一旦目標暴露,那就不僅僅是惡戰了。看來日軍內部也是藏龍臥虎,三方遙相呼應,真正起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效果,可謂深諳中國之兵法。我們此次的任務就是穿過指揮所和阪橋連隊,直搗軍火庫。說白了就是讓我們八個人去換一座軍火庫,活著的幾率幾乎等於零。

師長轉過身,目光掃過每一個人,眼睛充滿不舍和無奈。在那戰火紛飛、國家主權不保、民不聊生的環境下,軍人的生命是沒有保障的,其使命就是為國捐軀,為人民捐軀。

“這杯酒,敬你們,希望你們凱旋而歸,到時候我給你們慶功。”師長端起碗,八個人舉碗相敬。

“這是目前最先進的武器,隨便挑吧。”師長轉身離去,留下我們八個人。

德國96式毛瑟手槍、湯姆遜衝鋒槍、M1式7.62毫米半自動步槍、M1935式勃朗寧手槍、史密斯維森左輪手槍、TOPS剛鷹野戰軍刺及其它各式軍刺和野戰刀、1937型手榴彈、15X50雙筒望遠鏡、萊特曼工具鉗,所有夜戰兵器應有盡有。

周圍除了稀裏嘩啦的拉槍栓聲,就是帳篷外呼嘯的風聲和不時傳來的震耳的雷聲。連長李強正檢查史密斯維森左輪手槍的轉輪,小心地往裏麵填裝史密斯韋森的特種左輪手槍彈,張雄來回拉著勃朗寧手槍的槍栓,檢查後坐力,子彈被他擦出金屬原有的光澤,以保證膛線絕對流暢,放進槍套之後快速拔槍瞄準射擊。另外五名分別是:王光、劉偉、江海、趙陽、馬軍,都在挑選著喜歡的槍支。

“好家夥,參軍以來我還是第一次見這麼多好東西,看來首長對我們真是照顧。”劉偉一邊往腰間別著TOPS剛鷹野戰軍刺,一邊微笑著說。

“那還用說,我們偵察連可是全軍的寶貝,平時玩的槍就不比其他連隊少,更何況這次要執行特殊任務。”王光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