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獵潛艇被集火,獵潛艦扔下隊友不管,開啟全速馬力,往公海方向逃脫了。
獵潛艇在五艘護衛艇的全力打擊下,不斷起火,而後發生爆炸,沉沒在瓦片島東北方向40海裏的位置。
海麵上漂浮著敵方求救的人員,五艘護衛艇開始救治傷員,並拖帶上213艇,往母港返回。
得到戰役勝利的消息,港口的指戰員歡呼,這是自海麵封鎖以來,第一次獲得的重大勝利,沉重打擊了敵人海上力量,使其不敢再隨意襲擾,攻擊陸地船隻。
拖帶回來的213艇,則返回船廠,進行檢修,經過這次海戰,損失較大:主機損壞兩台,主要起因是鑄鐵機體磨損,活塞杆潤滑不夠,內壁損傷,加上海戰中航速慢下來,給敵人可乘之機,挨了兩發76炮彈,造成6名戰士犧牲。
好在其他艇員給力,迅速發起損害管製措施,艇未起火,維修後,動力尚且可供滑行,排幹艙內海水後,戰役結束,敵人大型艦艇逃離,給大隊其餘艇拖帶留了充裕時間準備。
戰後,海司召開慶祝大會,這是自敵人開始封鎖,北邊發生戰事以來,海上的第一次出擊,獲得了較大成功,船廠黨委也受邀參與,全廠上下受到海司和軍委的表彰,尤其是小韓同誌,創新搞出的炮艇。
韓忠岩知道,這遠遠不夠,直到三十多年後,海軍才真正有了近海的可靠作戰能力,明確了積極防禦戰略,可在鐵幕對峙的前線,海軍若沒有大中型艦艇,遠程作戰的飛機,在接下來的二三十年就完全,沒辦法為國家的戰略大局服務,東海,南海,黃、渤海,從安東到桂港的一萬八千多公裏的海岸線,從南沙洲群島到北綠江口,海軍需要守衛的地方太多太多,需要的先進武器也太多太多,遠超現有的工業實力。
沒辦法,誰叫新生的祖國,像脫胎換骨的嬰兒一樣,新生後,就要和世界上的大國掰腕子?
小步快跑是主線,將來的局麵,沒有趁手的武器,全軍都要受到掣肘。
韓忠岩決定去北方留學,將來,有很多事要做。
航空方麵,需要發動機高空台,大推力發動機生產線,1.2米跨超聲速風洞,數字化機床,水壓機.......
海洋方麵,需要大型卷板機,柴油機生產線,火炮生產線,龍門補給吊設計工藝......
陸上方麵,需要卡車製造、火炮製造、裝甲.....
精密電子、火箭工藝、雷達製造、作戰係統、光學、電子管、七七八八的加起來,沒有一套完整的工業產業鏈,沒有一個有效協調的部門,戰鬥力的提升,就是鏡花水月,光喊口號沒有用,得學。
還需要建立起國防軍工體係,負責國家武器裝備生產和軍隊基礎設施建設。
未來是航天、航空、船舶、電子、兵器以及核工業六大業務領域,建立起有效的產業鏈。
按縱向劃分,產業鏈可分為上、中、下遊三個環節,上遊包含新材料及電子元器件,如碳纖維、連接器等,中遊包含分係統及配套設備,如模鍛件、雷達、航空發動機等,下遊主要為主機廠,負責生產航空主機、地麵兵裝、衛星等裝備。
很多事要做,吃苦受罪,是這個時代的基調。
沒什麼好怕的,最難難不過趕走反動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