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一出現,多輛搜索者懸浮戰車就從幾個方向撲向了懸浮式多管火箭車,一方麵人類的懸浮式火箭車機動性和搜索者幾乎不分上下,是能夠對搜索者造成威脅的,另一方麵,懸浮式火箭車因為在沼澤地形上移動速度更快,和雖然不會陷入泥地,但移動速度卻十分緩慢的泰坦機甲出現了脫節現象,加上數量也隻有三台,自然成為了思晶人的目標。

懸浮式多管火箭車,外形上和一般的裝甲輸送車沒多大不同,平坦寬大的車身更加扁平一些,再加上沒有輪子、履帶,看上去要比各型裝甲車更加矮一些,但這款載具車體上部,後方占全身近三分之一的位置上,一個體積不的武器平台矗立在這裏。

主武器為兩座16聯裝10毫米製導火箭方形發射艙,可以在短短數秒內,將那些具備一定製導能力的火箭彈傾瀉一空,將目標炸成一片火海。

副武器為一門5毫米速射炮,為了節省設計時間和成本,凱恩直接就用上了製4機炮——當然是有一定的技術升級,並且使用新式炮彈——專門用於對於思晶人步兵部隊,像是震波機器人這類重裝甲步兵類的,麵對5毫米機炮的掃射,是完全頂不住的。

搜索者這類帶有護盾的輕裝甲載具,雖然麵對升級過的大毒蛇機炮能比震波機器人抵抗更久一些時間,但也不是能無視,因為即使沒有見識過懸浮式多管火箭車這種第一次出現在戰場上的新裝備,思晶人更先進一些的人工智能係統也有和人類其他類似部隊交戰過後的經曆,它們知道應該如何應對此類兵器。

撲向懸浮式多管火箭車的搜索者懸浮戰車,不但是分散開,從多個方向衝去,而且速度也提到到了它們能開到的最快速度,即使這樣會令它們自己的命中率進一步下降也沒關係,它們是不會給數量少於它們的人類懸浮兵器擊中它們的機會。

由於雙方懸浮技術上的不同,思晶人是基於類似反重力一類的技術手段,人類一方,包括鐵鷹自己,也隻是氣墊懸浮式,隻不過鐵鷹的氣墊懸浮技術更好一些,可以讓載具與地麵間的距離拉得更高一些,看上去和思晶人的反重力懸浮載具高度差不太多。

所以相比思晶人的反重力載具,人類的懸浮載具還是顯得要更加笨重一些,看上去完全不是數量和性能都有優勢的思晶人懸浮載具的對手。

但懸浮式多管火箭車先行一步開火了。

懸浮式多管火箭車的兩座16聯裝火箭發射艙全速射擊,一口氣就打掉了大半的製導火箭。這些有著一定製導能力,卻又不是導彈那麼精密的廉價武器,以比思晶人搜索者懸浮戰車更快的速度迎擊了人類的敵人,在短時間內消耗掉近半思晶人載具的護盾,並破壞了它們的車體。

接著,原本衝鋒中的懸浮式多管火箭車在發射了一輪製導火箭後,迅速調轉車頭,向著後方泰坦撤去,同時火箭發射器也轉動起來,繼續向著那些沒有被擊中的思晶人載具一發一發的射擊著製導火箭彈。

思晶人在人類懸浮載具發射製導火箭彈的同時,也進行了攔截,不過不同於步行炮,搜索者懸浮戰車雖然也有對空及導彈攔截能力(依托其先進的火控係統,就算沒有激光點防禦係統,搜索者也能對人類的製導武器進行比較精準的火力攔截,隻是效率並不高),但並不能在短距離內(以地麵交戰距離來計算)攔截住所有製導火箭彈,所以有好幾輛搜索者變成了沼澤地中燃燒的垃圾。

而懸浮多管火箭車轉進後一枚枚單獨發射的製導火箭彈,這才被搜索者完全攔截了下來,但這也影響了它們追擊人類載具的行動。

見到人類的懸浮載具在開火後便撤退,思晶人也知道不能追擊,一旦它們的搜索者這種輕型載具離開有利地形的沼澤區,那就隻能在人類大量坦克麵前被轟成碎片,所以它們也打算轉移,重新退回到廢墟堆中隱藏起來,等待人類再一次進入沼澤陷阱來送死。

泰坦機甲開火了。

三發10毫米電熱炮發射的脫殼穿甲彈瞬間穿過這幾百米的空間,擊中了三輛搜索者懸浮戰車!搜索者的護盾瞬間激發,抵擋住了這次炮擊,但護盾的光芒也搖搖欲墜,仿佛下一刻就會破碎一樣。

巨大的動能搜索者的護盾並未能完全抵消,三輛被炮彈命中的搜索者被炮彈餘下的能量給恁進了沼澤,陷進了泥潭裏!

不等這三輛搜索者從泥潭裏抬起車身,泰坦機甲令人驚訝的高射速在短短數秒內進行了第二輪射擊——雖然是簡化量產版本,但是泰坦機甲依舊配備有鐵鷹組織所有重裝甲載具都配有的自動裝彈器——第二輪射擊的目標依舊是那三輛搜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