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你所的Y國政府高層,大多都在之前的襲擊中或死或俘了,接下來的阻力應該不會太大。”科迪不知從哪兒掏出一份報紙遞給劉焱,“瞧瞧吧,一幫不要命的戰記記者從Y國發回來的特快新聞,比我們從Y國政府那兒獲得情報的速度還快。”
劉焱接過報紙迅速的掃了一眼。
這是一份號外,除了報導有D國戰況的新聞外,頭條便是Y國的情況。大致內容是在損失了大量兵員和倫敦平民後,王室成員成功撤離倫敦,議會成員近半數成功撤離,政府機構,包括首相在內的大部分政府官員沒能撤離,陷落在了城內,並與外界失去了聯絡。
目前Y國就以成功撤離首都的那部分官員、議員們,再加上一些地方官員,重組了一個戰時政府以恢複整個國家的運轉。隻不過,因為首都方麵過快的陷落,大量重要的政府文件、數據資料等等政府運行所需要的東西,沒能和撤離人員一起帶走,導致他們這個戰時政府的運行出現了各種大量要命的問題——無法統計撤離出來的人員數量,不隻是政府工作人員,還有那些平民;調動軍隊進行下一步防禦或者反攻行動,卻因為資料的損失而導致到現他們都不知道還有多少部隊可以調動;需要安頓好成功逃離倫敦的平民們,卻找不到其他存放物資的地點資料,隻能憑借一些政府工作人員的記憶去尋找——諸如此類情況數不勝數。
總之,整個Y國已經亂了套,就算政府機構重新組合起來,在短時間內看上去也起不了什麼作用,就更別靠他們自己擊退思晶人了,現在倫敦外圍的戰鬥,基本上是靠軍方自己組織的部分軍力在節節抵抗,議會也好,臨時首相也好,不添麻煩就已經算是幫忙了。
“這麼糟糕?”劉焱咂了咂舌,不知是該喜還是該悲,Y國政府因為之前一直處於一個比較安全的位置,而各種武備鬆弛,完全依賴其他國家來充當他們自己的屏障,也因此處於最安全位置的他們,才乘著其他國家在與思晶人交戰的時候,各種渾水摸魚來為他們自己獲得最大的利益,結果就被思晶人一個突襲給打翻在地。
“戰地記者就算要去前線,隻怕也不會是最前線,所以Y國的情況可能比報紙上的還要更糟。”科迪道,“雖然最新的情報還沒有傳下來,但是看看我們的動向,應該也能猜到一些了。”
“這倒也是。”到這個,劉焱也承認道,“我們原本是從日內瓦到這裏來幫忙的,卻沒想剛到就要去Y國當什麼觀察員,明上麵雖然嘴上要處理好其他國家的主戰場後才能處理Y國的戰鬥,可並非是完全不管Y國的戰況,他們也怕Y國完全崩盤後整個戰局發生什麼惡化的情況吧。就是不知道來接我們去Y國的運輸機什麼時候到。”
“計劃是半個時後運輸機抵達這個機場,進行簡單維護後,就會帶上我們還有裝備直接飛去Y國。”到這兒,科迪笑了起來,“是觀察員,其實我們也是要上戰場的吧?”
“我無所謂,已經算是比較習慣這樣的生活了。隻不過……”劉焱看了眼Y國所在方向,“在那兒作戰,恐怕比在日內瓦還要困難吧?很難得到所需要的支援。光靠Y國人自己肯定不行,加上我們也一樣,第一批去Y國的部隊,好像是就隻有幾個連隊的所謂觀察團。也就是,到了Y國,不定還是得看國人的支援。”
“國人肯定是派不出地麵支援部隊的,他們的宣告內容不是隻能派一支艦隊和少量航空隊去幫忙麼?所以打頭陣的隻怕還是那些Y國人。”
“兵力還是不足啊。”劉焱歎息道,“雖然安理會已經決定擴大GDI作戰部隊的規模,但時間上還是太短,新征召的兵員訓練不足,再加上歐洲多國連續被襲,各國不但不敢將現役軍隊派與GDI,反而為了保護自己去和GDI爭奪兵員。導致GDI新兵征召也是問題多多。”
“沒辦法,想像我們那會兒已經全球統一那樣,這個世界的人類人心上可沒有那麼齊,就算動用武力也難擰成一股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