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半天,陳麒什麼也想不出來,一時間,極為惱火,抬起右腳朝離他最近的一具屍骨踢了一腳,“啪”一本紅色的筆記本從這具屍骨的鋼盔裏麵掉出來,恰好掉在陳麒腳邊,陳麒彎腰將其撿起來吹了吹封麵上的灰塵,打開一看,裏麵全是日文:“昭和十九年二月,我部在桂林恭城縣一帶遭受支那桂軍李宗仁部包圍,戰鬥極為慘烈,曆時一星期左右,我部方能突破桂軍的包圍,向西南方向撤退,途經宜山縣慶遠鎮時有一兵士在一次搶奪軍用物資中獲得一個驚天秘密,這個秘密即是,兵士在當地一個姓石的鄉紳家中搜得一份藏寶圖及準確了姓石的真實身份,原來這位姓石的鄉紳竟然是赫赫有名的支那太平天國一領袖翼王石達開的第四代子孫,我們從其口中得知,其曾祖父石達開埋葬於宜山縣太平鄉板另村的龍虎山中,當時陪葬之金、銀等器物甚多,其中最著名的是支那春秋戰國時期的和氏璧與晉朝的《蘭亭集序》之真跡;得知此訊後,我部晝夜兼程趕至太平鄉板另村的龍虎山,預想取得寶物送回吾國獻給天皇陛下,不料,進ru墓穴的通道時一兵士觸動機關,致使我部全部兵士中箭身亡……天絕我等生命……在此,最後一次祝願吾國天皇陛下萬壽無疆!!!山村一郎/親筆,昭和十九年四月一十二日……”好在陳麒曾對日文有所研究,故而能夠看懂筆記本裏的全部內容。

不過,當他看完筆記本裏的全部內容時,臉上露出不解、困惑的神情。原來,他在筆記本裏看到一句話: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庚生十年(1860年)四月初七日在宜山城慶遠鎮病逝,胞弟石道開將其安葬在太平鄉板另村的龍虎山上……怎麼回事?陳麒有些糊塗了,他清楚地記得史書上說,翼王石達開是1863年4月在四川大渡河被清軍擊敗後押到成都淩遲處死。亂了。

翼王石達開是1863年4月在四川大渡河被清軍擊敗後押到成都淩遲處死?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庚生十年(1860年)四月初七日在宜山城慶遠鎮病逝?如果沒有看到筆記本裏的那句話前,陳麒一定認為史書上的記載絕對正確,但是見到通道以及筆記本裏的那句話後,他已不敢肯定史書上的記載絕對正確,他覺得,在通道的盡頭可以找到答案。為了知道真實的答案,陳麒舉著火把朝通道最深處走,一路上,小心翼翼,當中幾次遇到危險,幸好有驚無險,等到走到通道的盡頭時他全身濕透。

通道盡頭,一道石門禁閉,石門右側倚著一具小小的屍骨,屍骨被一根長矛穿胸而過,其右肢手腕處有一個鏽跡斑斑的銅鐲子,見到這個銅鐲子,陳麒哭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