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曾祖和祖父所親曆的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阿卜拉要比大多數人更加了解大漢帝國的強大,這是這個時代唯一可能征服世界的帝國,即便是他們黑衣大食也沒有那個能力做到,而文皇帝時代,大漢帝國雖然陷入了低穀,但是隨著如今那位名為郭虎禪的新天子,這個強大的東方帝國再一次有了當年征服世界的可怕勢頭。
阿卜拉很清楚,如果給大漢帝國更多的時間準備,那麼黑衣大傘必將重複當年白衣大食的老路所以當哈裏發在大漢帝國的文皇帝死,去後,將軍隊派往河中時,已經身為大臣的阿卜拉堅定地站在了哈裏發這一邊,不管任何時候大漢帝國都是大食人的死敵,黑衣大食想要占得先機,就必須搶先下手。
為此阿卜拉不管其餘人的勸諫,堅持親自前往東方的草原拉攏那些野蠻人,草原同盟和吐蕃人的崛起都走出自他的手筆,雖然吐蕃人躲在青海高原的深處修養生息了六十年但如果沒有阿卜拉的幫助,吐蕃人也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形成崛起之勢,甚至於在安西都護府恢複軍事力量時占到了優勢。
對於草原同盟,阿卜拉曾經一度寄予厚望,在大食境內,研究大漢帝國的典章製度井學者有很多,對於東方帝國的悠久曆史,他也了解得極為詳細,雖然東方帝國在強盛的時候,可以壓製整個草原但是這些草原上野蠻的遊牧民族始終都是東方帝國最凶惡的敵人,隻要一有機會,他們便會南下進攻,試圖入主中原。在阿卜拉的設想裏,渤海國,薛延陀回鶻還有朝鮮行省以及瀛洲的那位唐王所發動的一係列戰爭,即便不能說能夠戰勝大漢帝國,但也至少應該可以使大漢帝國元氣大傷。
可最終阿卜拉卻失望至極,朝鮮行省和渤海國的叛亂,都被大漢帝國的新天子以強硬的軍事手段迅速〖鎮〗壓甚至於整個朝鮮半島十室九空,而薛延陀人也同樣沒有堅持多久就被平定,甚至於連瀛洲的那位唐王很可能也已經敗亡。
阿卜拉當初的設想可以說是完全失敗,大漢帝國的軍事力量似乎不但沒有被削弱,甚至於因為連番的戰爭而變得更加強悍,本來阿卜拉以為自己的使命已經徹底結束了但是卻沒有想到事情還有轉機,大漢帝國的新天子如今就在這草原上,而他的軍隊也因為疫病和馬瘟戰力大損眼前的機會實在是千載難逢。
“真主在上,讓這些野蠻人打敗大漢帝國的軍隊。”阿卜拉甚至做起了禱告他知道大漢帝國的新天子很年輕,目前也隻有一位年輕的子嗣,隻要這位強悍的東方皇帝此時死去,那個強大的大漢帝國將再次陷入動蕩之中,而他們黑衣大食將擁有最好的擴張時機,可以把真主到光榮傳播到東方來。
聽到阿卜拉這位大人的話語,他身邊的幾個隨從亦是一起祈禱了起來,雖然他們已經到達東方快三年了,但是每隔幾個月他們還是能收到大食國內送來的消息。
在河中,大漢帝國在過去依靠突施騎人建立的大宛都督府已經被消滅,而那些曾經服從於大漢天子的突厥遺族突施騎人也皈依了真主,但是對於整個黑衣大食來說,還是不夠。
曾經在文皇帝時代一度衰弱到戰兵不足五萬之眾的安西都護府在大漢帝國的新天子手中,已經恢複了大半的軍力,十五萬人的軍隊足以讓安西都護府穩固無憂,如果不是青海高原上的吐蕃人牽製住了安西都護府的大部分軍事力量,隻怕安西都護府已經在著手恢複十八都督府的建製了。
隨著獨解支下達的進攻命令,回鶻的軍陣裏,那些被當作炮灰使用的各部軍隊被推上了前線,深悉漢軍弓弩犀利強勁的獨解支打算用這些不是回鶻人的各部人馬硬生生地拖垮漢軍。
看到漢軍並非不可戰勝,再加上獨解支的重賞和身後督戰的回鶻騎兵隊,那些各部草原士兵也都是呐喊著口號,舉著盾牌向著前方黑色的漢軍軍陣推進而去,而頂在最前麵的正是這些日子從漢軍大營叛逃過去的那些各部人馬。
帝**的中軍陣中,看著對麵回鶻軍陣裏猛然吹響的號角聲,郭虎禪笑了起來,獨解支終究還是忍不住下令進攻了,這一仗終於到了最後的時刻。
“讓前軍好好把持住陣線,靜待軍令,不得擅自前出。”郭虎禪亦是開始不斷地下達起命令來,在這個時代,過於龐大規模的軍隊並不利於指揮,而他的極限便是正麵戰場上的十萬人,再多便要依靠下麵可以審時度勢,獨擋一麵的大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