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藩鎮之爭 1(2 / 2)

崔安潛再次開口詢問嚴複了。

“嚴尚書,兵部對於征伐藩鎮有什麼具體的建議。”

“兵部的建議是,以征伐剿滅為主,以招撫為輔助,朝廷一旦決定開始征伐藩鎮,初始階段一律采取征伐剿滅的作戰方針,不能夠采取招撫的策略。”

嚴複剛剛說完,崔安潛還沒有來得及開口,太子少保、戶部尚書劉允章就開口了。

“某以為征伐剿滅和招撫並重,兵鋒所指,生靈塗炭,遭殃的還是百姓,能夠避免廝殺最好,隻要藩鎮誠心歸順,並且願意服從朝廷號令,何嚐不可以。”

嚴複準備再次開口的時候,看了看坐在一邊的皇上。

太子太保、大都督、鐵血軍大將軍高馳邦也開口了。

“於閣老的建議,情理上是說得通的,不過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北方的藩鎮,可謂是獨立多年,很長時間都不服從朝廷號令,各自為政,就是地方上的皇帝,在他們看來,歸順朝廷不過是應對之策,骨子裏是不會聽從朝廷號令的,雖說大軍廝殺,百姓一定會遭殃,可有些廝殺必須要進行,任何時候,實力才是真正讓藩鎮屈服和滅亡的唯一手段。”

辯論很快開始,因為皇上先前的話語,誰都是要提出自身的建議。

太子太傅、中書令鄭從讜,太子少傅、禮部尚書崔慎,太子少保、禦史大夫、壽王李傑由等人,讚成劉允章和於承惠的意見,認為征伐和招撫同時進行,兩者之間不存在孰輕孰重的區別。

太子少師、吏部尚書錢士渠讚成征伐圍剿為主。

最終需要表態的就是崔安潛了。

這個時候,崔安潛看著皇上,慢慢開口了。

“皇上,臣讚同征伐和招撫並重,還請皇上示下。”

李儒沛看著眾人,政事堂討論的意見,是招撫和征伐並重,還好他參加了這次的討論,他是讚成圍剿征伐為主的,不過也要說出具體的原因。

“政事堂的意見,以征伐和招撫並重,朕且不說其他,政事堂能夠充分討論,這就很好,朕希望諸位今後也要堅持,絕不能夠形成一言堂的局麵,有什麼意見全部都要說出來,而且需要說明理由,這樣才能夠讓其他人心服口服。”

“朕的意見,是讚成征伐圍剿為主的,而且在征伐的初始階段,絕不要采用什麼招撫的策略,接下來朕就要分析其中的利弊了。”

“杜絕了招撫的策略,最大的弊端,不是百姓遭遇塗炭,南方的諸多情況,你們都是知道的,百姓暫時遭遇困苦,與長時間遭受痛楚,兩者比較,利弊很清楚,也許征伐期間,百姓流離失所,為生活所困,可一旦征伐結束,百姓能夠很快回到家園,開始穩定的生活,不再擔心遭受波折,可謂是一勞永逸。”

“最大的問題,是藩鎮之間的抱團聯合,既然歸順沒有希望了,那索性就魚死網破,這樣會令征伐更加的殘酷,造成的傷亡和損失更大,這才是最為主要的問題。”

“可有一點你們必須記住,那就是利弊之大小的對比,高閣老說的很好,北方藩鎮,在地方上就是土皇帝,節度使的職位,父死子承,或者是兄弟之間的傳承,骨子裏不會聽從朝廷的號令,而且他們就算是歸順,也會提出這等那等的條件,什麼保留爵位,保留軍隊等等,一旦這些條件得不到滿足,他們就不會真正的歸順。”

“朕在西藏道和隴右道采取的措施,你們都是知曉的,從目前情況來看,無疑是最好的策略,西藏道和隴右道徹底穩定下來,隻要關注民生,這樣的穩定就能夠持續下去,凡在北方藩鎮的身上,這個道理是一樣的。”

“朕之所以推遲征伐藩鎮,就是想著朝廷徹底穩定下來,集聚了足夠的實力,如此才能夠一鼓作氣的剿滅藩鎮,朕早已經下旨,北方隻有關內道、河東道、河南道、河北道,至於突厥占領的地方,恢複安南都護府,說起來最多五個節度使的職位,北方這麼多的節度使,朕任命誰好啊,況且朕豈會讓他們出任節度使。”

。。。

征伐藩鎮的策略,很快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