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擔心鐵血軍隻有二十萬大軍,派出了十五萬大軍之後,僅僅剩下五萬大軍了,這一點完全不需要擔憂,前些年南方為什麼會大亂,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造反的力量,說到底是百姓活不下去了,必須要起來造反,如今南方的局勢穩定,百姓安居樂業,怕是有人想著造反,百姓也不會答應的,再說那麼多商賈,力量已經不小,一旦局勢不穩定,他們是最為吃虧的,他們豈會坐視有人造反。”
“讓百姓能夠安居樂業,讓商賈能夠安心經商,朝廷就有了最為強悍的依靠,有人若是想著亂來,不等到他動作,就會被揪出來的。”
“各地官府都加強了巡捕房的建設,這些人同樣是朝廷的依靠,他們穩住地方上的局勢,秉公辦事,讓百姓安心,讓懷有叵測之心的人沒有機會。”
“官府關注民生事宜,已經成為百姓最大的依靠,就算是有宵小之徒暫時得逞,不需要朝廷出手,地方官府的官吏振臂高呼,就能夠徹底剿滅那些宵小之徒的。”
“如此的情況之下,十五萬鐵血軍大軍征伐,沒有任何的擔憂。”
終於討論到領軍將帥的事宜了。
這一次是崔安潛首先開口的。
“兩路大軍征伐,需要兩名主帥,某的建議是,高閣老率領十五萬大軍,征伐力量最為強悍的藩鎮,中都督朱溫率領五萬大軍,征伐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同時剿滅河南道境內的藩鎮,一旦完成作戰任務,則迅速趕赴邠州、太原或者是幽州等地,兩路大軍會和之後,由高閣老統一指揮。”
崔安潛的這個提議,沒有任何的問題,也不需要討論,這是很正常的。
高馳邦是鐵血軍大將軍,指揮大軍作戰,承擔最為艱巨的任務,那是理所當然,朱溫作戰勇猛,頗有謀略,帶領大軍征伐李茂貞,完全能夠勝任。
沒有人提出異議。
可惜這個時候,皇上開口了。
“征伐北方的藩鎮,以及突厥這一戰,可謂是關乎大唐能否興旺的最為重大的戰鬥,鐵血軍經過這次戰鬥之後,今後不會有大規模的作戰了,正是因為此番作戰的關鍵,故而朕要禦駕親征……”
所有人都愣住了,皇上禦駕親征,這不合適,且不說皇上剛剛登基一年時間,應該留在京城,就說征伐藩鎮的危險性,都是巨大的,畢竟是深入北方,不熟悉地形,如此的情況之下,皇上若是有什麼閃失,那就等於是天塌下來了。
崔安潛和高馳邦兩人首先反對,堅決不同意,其餘人也反對,特別是壽王李傑。
“臣是禦史大夫,對朝中大臣實施監督彈劾,臣也要彈劾皇上,禦駕親征事宜不妥,皇上必須在京城,如此征伐的將士才會心安,文武官員才會心安,再說皇上廣開言路,也要聽從下麵的直諫,皇上禦駕親征事宜,萬萬不可……”
李儒沛看著眾人,隻能夠幹瞪眼,其實他也知道,登基一年的時間,禦駕親征不是很合適,盡管說朝政基本穩定下來了,可不能夠說所有威脅都不存在了。
“你們都反對,朕也不能夠推翻政事堂的建議,不過有一點,朕必須堅持,那就是李承博此次必須跟隨出去征伐讓他體驗將士征伐之辛苦,李承博跟隨高閣老的大軍征伐,征伐過程之中,李承博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體會征伐的血腥,知道大唐之興盛來之不易……”
高馳邦的臉都白了,這李承博跟著出去征伐,比皇上禦駕親征還要危險,誰不知道李承博未來做什麼啊,雖說皇上尚未冊立皇太子,可滿朝文武都知道,李承博就是皇太子。
皇上說完之後,崔安潛很快開口了。
“臣讚同皇上之提議。”……
看著政事堂的意見再一次統一,高馳邦知道無法反駁了,不過他也下定了決心,派出兩千特種部隊將士,跟隨在李承博的身邊,寸步不離,不管戰鬥如何的激烈,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這兩千人唯一的任務,就是保護李承博,而且他還要派出身邊最為精銳的一百親兵,跟隨在李承博的身邊,開玩笑了,要是李承博出現一絲絲的問題,他這個大將軍也不要做了,就算是滅掉了全部的藩鎮,也是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