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翻窖子”乃是南方湖廣一帶對盜墓這個行當的一種隱諱的稱呼。就像北方將盜墓稱之為“倒鬥”一樣。北方一帶的盜墓賊因為古代大多墓葬結構都覆鬥式的,整個墓室就如同將一個盛米裝糧的木鬥翻個個過來,將墓主的棺槨及一應陪葬物品扣在裏麵一樣,而盜墓者若想得到這墓中的陪葬物品,就必須將這個鬥子翻轉過來。“翻”即為“倒”,便將此隱諱的稱之為“倒鬥”。-
南方湖廣一帶,民間一直有一種職業叫作“窖客”。因為湖廣地處南方,南方氣候溫暖,最是適合種植各類菜蔬瓜果。可蔬菜瓜果一經采摘,便不宜於保存,在炎熱的氣候之下過不了多久就會變質腐爛。於是不知道在哪朝哪代就有一個智商比較突出的人想出了一個好方法來,便是將這些瓜果菜蔬都儲藏在地窖裏。因為地下的穩度要比地上低得多,這樣既能使得這些瓜果菜蔬不會腐敗變質,還有增色保鮮的特殊功效。可這地窖卻並不是直接在地上挖個坑就行,也要講究一定的技巧方法,否則便不會有這種功效。而南方土質鬆軟,不似北方的堅實又具粘性,那地窖下得越深越利於蔬菜瓜果的保存,要挖窖自然是要具備一定的技術含量。因此民間便出現了一些專門以為別人挖地窖討生活的手藝人,南方便將這種手藝人稱之為“窖客”。而這些窖客根據地表的植被以及土地表層的土壤就可以斷定深層地下的土壤結構,因而有不少手藝出眾的窖客在活計閑餘之時也做起了挖墳掘墓的勾當。畢竟都是土裏的活計,做起來總歸也算是得心應手。而這個勾當總歸不是什麼見得人的好事,行道裏便將其隱諱的稱之為“翻窖子”。-
原來大眼南下到了廣東之後,經過幾番挫折之後又到了廣州,跟幾個肇慶和潮州來的古董商人學起了炒古玩。南方的古玩行市雖然是風生水起,但也因此使得世麵上贗品充斥,真真假假之間,不乏有那以次充好者從中牟取暴利。長此下去,那幾個古董商人也是成天哀怨,隻因這真貨是越來越少,人卻是越來越精,而做古董這行當,最重要的就是貨源。恰在這時,這幾個古董商人從中山那邊過來一個熟識的同行,那同行卻不是個什麼踏實的古董商人,平日裏隻要能賺錢的事便事事搶在前麵,從不管這些事是不是傷天害理,說白了就是奸商一個。而那人此行的目的乃是要和這幾個人商議著去盜一個坐落在叢化一個村郊的一座明朝吏部侍郎的墓。大眼生來就是個極不安分的人,一聽是要去盜墓,立馬就來了興致,非得要那幾個人帶上自己一同去見識見識。大眼平日裏跟那幾個古玩商混得還有些交情,否則這話聽都不會讓他聽見,那些人見他生得身強力壯,又是當過兵的,這般的身手萬一遇到有墓主兒詐屍的興許也有用得著的地方,於是就應允了下來,並答應事成之後分他一成的報酬。-
沒想到那一次行事卻是極其的順利,而且那墓主生前八成是個貪官,陪葬物品極其豐厚。事後那些個古董商也未失信於他,真個就給了他一成的好處。大眼嚐到了甜頭,自那之後又同那幾個古董販子連盜了幾個墓葬,都是獲利不小。大眼心裏思量著這行當雖然有些髒穢,但是卻利潤豐厚,說不定那天扒出個王侯將相的陵墓,隻怕八輩子吃喝嫖賭也是花用不盡。自此便鐵定了心要在這個行當混出個名堂來,恰好這時又有幾個當處在**上混的兄弟來找他,說聽他現在發達了,想跟著他討碗飯吃。大眼這人素來便是個極重情義的人,想到這怎麼著都是當處一起在刀口上討過生活的兄弟,現在昔日同道有人落了難,做兄弟的怎能不去拉一把?不然怎麼對得起關二爺義薄雲天的傳世教義?於是便把自己現在所做的行當對那幾個一說,並表示隻要他們夠膽,下得去手,不在乎大家有錢一起賺,有財一起發。那幾個人也都是些亡命之徒,平日裏就認得錢和砍刀,最多也就加上兩分江湖義氣。聽得大眼如此說,又都聽說過盜墓這一行確實是可以發家致富,一個個想都沒怎麼想就紛紛表示隻要有他大眼哥牽頭,兄弟們一定唯他馬首是瞻,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自此之後,大眼就帶著這些個江湖兄弟入了夥,此後便由那中山來的古董商人蹲坑踩點,打探消息,隻要一打探到古墓的所在,即便領著大眼等人前去發掘。隻是那中山來的商販要求頗高,每宗活計都要拿五五分帳,也就是說每次他都要拿去一半的所得。大眼等人雖然心中頗為不滿,但也是奈何他不得,畢竟這行打聽消息,探覓古墓的所在,以及聯係主顧都還得靠他一力周全。若非是這般,依大眼那火爆脾氣,隻怕那客販早被大眼捏死八回都不止了。-
雖然是這般,但雙方還是一直這麼合作了下去,各取應得,相安無事。這般一直持續到他們去盜掘藏處在粵西深山中的一座大墓。-
那一次連同那中山來的商客和他的兩個保鏢,大眼們一共去了八個人。大眼他們下了車後在山裏整整走了兩天才到了地方,那商販說那是個南洋巨商的墓,聽說那巨商的家財多得用百八十輛馬車都拉不完,真個是十代八代日嫖夜賭再加上胡吃海喝捐款抽大煙甚至敗家仔滿門幾輩子都花不完,恐怕差不多就是中國古代陶朱公、沈萬三、胡雪岩那樣的曠世巨賈。可能也正是這樣,連上天都嫉妒他有這麼宏大的家產,雖是妻妾成群卻偏偏無兒無女。那巨商就花巨資為自己在荒山野嶺中建了一座豪華大墓,死時將自己所有的家財都埋進了墳墓裏麵作了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