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樸背過臉去,裝作什麼也沒有看見。
李輔明話剛說完,曹變蛟就反駁道:“撤退?說得倒輕巧,要是建奴追著屁股打怎麼辦?再說了,大軍撤回關內,錦州城怎麼辦?”
唐通不以為然道:“建奴追著屁股打,派一支精兵殿好就是了,至於錦州城,現在我們自己也是泥菩薩過江了,哪裏還顧得了其他?”
“不行!”曹變蛟斷然道,“不能撤兵。”
唐通哼了一聲,不再說話了。
洪承疇的目光落在了吳三桂身上,問道:“吳總兵的意思呢?”
這吳三桂雖然年輕,卻驍勇善戰,而且吳家也是遼西的豪門望族,勢力盤根錯節,錦州總兵祖大壽還是他的舅舅,山海關總兵馬科和寧前總兵吳廷臣又是吳三桂的生死兄弟,隻要吳三桂支持決戰,那馬科和王廷臣也就會跟著支持決戰,這樣一來,唐通和李輔明孤掌難鳴就隻能隨大流了。
吳三桂抱拳道:“末將聽憑督師大人差譴。”
洪承疇欣然道:“這就好,各位總兵火速返回駐地各自整頓軍馬,明天與建奴決一死戰!”
“是。”
八位總兵轟然應諾,魚貫退出。
剛出了總督行轅,馬科和王廷臣就把吳三桂拉到了僻靜處,馬科問道:“長伯(吳三桂的表字),你覺得明天決戰,我軍能打贏嗎?”
吳三桂搖了搖頭,應道:“打不贏。”
王廷臣道:“你明知道我軍打不贏,為什麼還要讚成決戰?”
吳三桂歎道:“兩位兄長還沒看出來嗎?大軍要是就這樣撤回關內,洪督師這薊遼督師也算是當到頭了,你們說他會讚成退兵嗎?既然洪督師已經鐵了心要和建奴決一死戰了,就算我們幾個總兵反對又有什麼用呢?”
“唉。”馬科歎息道,“看來你我兄弟三人還有手下這五、六萬兵馬都得交待在鬆山了。”
“那倒不一定。”吳三桂看看四下無人,低聲說道,“依小弟看,不等明天決戰,唐通、李輔明這兩個家夥就會開溜,等他們一跑,我們也起兵回撤,就算事後朝廷追究起來,我們也可以說是奉了洪督師的軍令追捕李輔明、唐通這兩個逃跑將軍。”
馬科道:“這樣不太好吧,洪督師回京師和萬歲爺一說,不就什麼都知道了?”
吳三桂臉上浮起一絲清冷的笑容,說道:“二哥以為洪督師還能活著回京師嗎?”
“啊?哦。”
馬科和王廷臣先是一驚,旋即恍然大悟。
當今萬歲爺禦下素來嚴厲,對打了敗仗的臣子常常處以極刑,自從遼東有戰事以來,被殺的巡撫以上的大臣不在少數,熊廷弼傳首九邊,袁崇煥更是慘遭淩遲極刑,這一次洪承疇兵敗鬆山,死在亂軍中也許還能博個精忠報國的美名,要是逃回關內不但會身敗名裂而且必死無疑。
回頭再說王樸。
臨出總督行轅之前,王樸幾次想回去提醒洪承疇,讓他小心提防唐通、吳三桂、馬科、王廷臣這幾個家夥,提防他們擅自率軍逃跑,可最後王樸卻還是沒敢造次,因為他沒有憑據,沒有憑據就是誣告,洪承疇憑什麼相信他?
更何況王樸這大同總兵還是洪承疇的死對頭、兵部尚書陳新甲提拔起來的親信,而吳三桂、馬科、王廷臣卻是洪承疇的親信,王樸在洪承疇麵前說吳三桂他們的壞話,那不是自討沒趣嗎?弄不好還會被吳三桂他們倒打一耙。
剛出行轅,親信家將小七就牽著馬迎了上來,低聲問道:“將軍,聽說筆架山失守了?”
王樸翻身上馬,沉聲道:“回營再說。”
PS:新書上傳,需要推薦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