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霍爾特石壁 (四)(1 / 2)

(三)

當今的時代造就了一個在各方麵都存在著鮮明對比的社會,而對於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處理結果往往更能吸引大家關注的目光和持續的質疑。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習慣思維在每一位參與盜墓行動的員工腦海裏根深蒂固地保持著優勢地位,大家在默默工作的同時也在內心裏對指揮他們具體工作的領導進行著品頭論足式的再認識。

列寧在談到當時美國資本主義社會的典型特征時,曾經作出了這樣的概括:“我們看到的是:一方麵,在美國大城市裏以及鄉村裏,存在著可怕的失業和貧困的現象,人的勞動白白地被掠奪;另一方麵,億萬富翁即擁有億萬家產的有錢人卻過著空前未有的豪華生活。

”(《列寧全集》第

20卷,第

55頁,人民出版社。)

在科爾沁大草原北部的霍爾特山附近,風餐露宿的一隊探墓工人正在景色迷人但條件艱苦的山地草原上苦苦尋找他們心目中期盼的剩餘價值。在將近兩周的時間裏,這些精壯的小夥子已經被負責尋找鮮卑王陵墓準確位置的營銷副總折磨得盡顯疲態,他們神情疲憊而目光呆滯,在營銷副總吆三喝四的辱罵甚至是推搡踢打的管理模式裏疲於應付。

沒有一位員工希望自己辛苦付出的勞動白白地被掠奪,更不願意看到營銷副總整天坐在唯一完整的帳篷裏過著空前未有的豪華生活,因此當老黃帶著青格勒圖的許諾與必勝的信心回到駐紮營地的時候,大家終於有了一種“守得雲開見月明”般的欣慰與踏實,盡管大家對老黃的探墓水平同樣沒有信心,但是老黃的脾氣起碼要比營銷副總好一些,不管怎麼說,老黃也是一個快要到六十歲的人了,無論是包容心還是社會閱曆都非營銷副總這個毛頭小夥子能比得了的。

老黃與營銷副總的第一次交鋒是在午飯的時候展開的。

當時大家都在帳篷前麵臨時搭建的三合板飯桌前吃飯,說是飯桌,其實就是用山地草原周邊撿來的散落石塊壘成六對結實的桌腳,然後把兩塊三米多長兩米寬的三合板拚對在一起湊合成的飯桌。這條總長度超過七米的飯桌,白天可以滿足二十個人共同進餐的需求,晚上還可以解決十來個人的住宿問題,在蒙東的夏季,晚上還是比較涼爽的,假如沒有大風或暴雨,那麼住在寬大的三合板下麵也是一個沒有選擇餘地的選擇,在僅有一座帳篷可以遮風避雨的情況下,在三合板下麵入眠總比露宿強一點兒吧?最起碼不必擔心半夜熟睡的時候突然被淅淅瀝瀝不期而遇的小雨淋醒。

老黃對自己離開營地四天多以後的工作進展很不滿意,豈止是不滿意,簡直有點兒抓狂,他一改往日麵對營銷副總的叫囂而避讓三分的慣例,在餐桌上當著二十來位員工的麵與營銷部的這位負責人爭執起來。

“你別以為自己有所仰仗就敢無視弟兄們的利益!我走的時候是怎麼說的?不是說了讓你用上個三四天初步探明陵墓的基本位置嗎?”老黃端著飯碗,用筷子的另一端敲擊著三合板桌麵“嘡嘡”作響,“這都快過去五天了,你連個陵墓的邊兒都沒摸著!這幫兄弟們就因為你的不作為而幹耗在這裏!”

營銷副總坐在桌子的另一端,他有點兒詫異和莫名其妙,但是強烈的自尊心不允許他過多思考一下老黃態度三百六十度轉變的個中原因,他立刻予以激烈回應:“你少站著說話不腰疼!你問問兄弟們,你走以後我哪天沒派大家下山尋找陵墓的位置?這麼一大片草原,就是請千裏眼來尋找那座地下宮殿恐怕也沒那麼容易!不管咋說,我和弟兄們可是都守在山上吃苦受罪,不像有些人借口回去請專家而實際上不知道幹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