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都山道路狹窄,山勢險峻,再加上荊棘密布,時不時有猛獸出沒,即使是白天也是人跡罕至,不見人畜。
而此時,一道人影在這天都山的參天大樹上飛奔跳躍,在冷月樹影下猶如一道幽魂,樹枝隻有輕微起伏,一縱便是三米開外。
兩個時辰之後,月色漸退,天見微亮。
一個十三,四歲模樣的少年屈膝半蹲在天都山巔一棵巨大鐵南木的枝叉上,左手扶著鐵南木枝幹,胸口起伏,臉色微紅,喘息聲悠長而有節奏。
少年迎著朝陽緩緩而立,筆直站立在直徑一米左右的鐵南木樹枝上,金色的陽光傾灑在少年漆黑如墨的眼眸裏,宛若金色星辰。
突然,少年張口猛的狂吸一口氣,周圍三米內的空氣劇烈震動,竟然發出哧哧聲,然後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往少年口中湧去,少頃,空氣不再湧動,少年閉目閉口,再忽的對著兩米開外的青色大石呼出一口氣,頓時,一道一尺來寬的白色匹練如利劍般直奔巨大青色大石,氣尖一碰到石麵便緩緩刺入,直入大約五六厘米才劍身消散,石麵上豁然出現一個拇指大小的小洞。
少年一個縱身,跳下樹枝,走到青板石前,伸出食指伸入小洞中,差不多食指深度。
“吐氣如劍嗎?”
“變態老鬼果然沒有說錯,在達到吐氣如劍境界之前身體隱隱會有預感,也不枉自己夜奔三個時辰,終於在這天都山頂得以突破”
少年自語,聲音雖然清冷但也掩不了內心的興奮。
“吐氣如劍”是練氣二層突破到練氣三層的標誌性征兆,還不是第三層境界,但能夠吐氣如劍就證明達到練氣第三層也就在這一天之內了,越是天才,底蘊越是深厚,就越快達到第三層,甚至有傳說有吐氣如劍後一個時辰內便進入第三層的絕頂天才。
武道修行練氣第三層是一個大關卡,練氣一二層本質上說並不能算得上“練氣”,隻能算是“生氣”和“養氣”。
練氣第一層,武者通過“練皮”“練肉”“練膜”在皮膚骨膜間誕生第一絲真氣,真氣反過來刺激皮膚骨膜,洗滌皮膚骨膜物性,從而達到練“外體”的效果。
練氣第二層,武者“外體”大成,皮膚骨膜間再也容不下哪怕再多一絲的真氣,這個時候,真氣會向“五髒”“六腑”蔓延,刺激“五髒”“六腑”自身產生真氣,洗滌五髒六腑物性,從而達到練“內體”的效果。
練氣第三層便是“外體”“內體”大成後,物性通徹,體內慢慢誕生出一絲靈性,這一絲靈性極其難得,需要具有武者資質的修煉者持之以恒不斷修行,方能孕育。
練氣一二層,隻要不是主動放棄,隻要是持之以恒的修行,人人都能達到。
但第三層卻不一樣,它就像是一道天塹,將所有修煉者分為兩類,一類叫武者,一類叫凡人,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隻有達到練氣第三層的修煉者才能叫武者,才算踏上了真正的武者之路,他們的武道修煉才能夠叫修行。
大理國以武立國,定鼎八百餘年,奮勇精進,一直以來推廣武道,武風盛行,武道發展大有後來居上之勢,在這西南二十四國裏是個不折不扣的“少壯”,雖是小國,但實力不可小覷。
少年名叫淩天,便是出自大理國武道世家,有“雷牛”之稱的河東淩家,與嶺南蕭家,上原徐家,北漠陳家並稱大理國的“四大擎天柱”,是名符其實的世家子弟。
“記得以前在淩家武庫看過一本武道小記,上麵記載了一種比較小眾的能夠測試武道資質的小方法,也不知道可信不可信,反正也沒什麼損失,不妨先試上一試”
淩天呼了一口氣,脫掉了身上的黑色武道勁裝,露出一身細密結實的小肌肉。一個縱身跳到青色大石之上,盤膝而坐,收住心神,全力運轉《藏象武經》,體內青銅真元從皮膚骨膜,血肉,五髒六腑中的細小細胞中調動,緩慢流淌,彙聚到一處形成奔流潮汐,湧向身體中的每一處角落,再從每一個角落中回流形成循環,每一次循環之後,青銅真元便壯大一分,運轉速度也更快一分。
一個循環,兩個循環,三個循環。。
如此往複,一直到第七十九個循環,真元潮汐已經壯大了七倍之多,運轉速度更是快了八倍有餘,淩天的五髒六腑已經被擠壓的扭曲變形,皮膚骨膜強烈振動,似乎開始承受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