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漫漫人生路(1 / 2)

白荷這麼做是記起了佛家的棒頭棒喝的說法,剛才她得聲音是帶著靈魂的震顫的,靈魂力量的加入,讓水無痕的心境在不知不覺中有了很大的提升。其實這也是以前留下來的弊端,水無痕以前總是一個人在摸索,而且從來沒有攝取過修真的事情,對他來說生活中得日子就是在不斷地餓苦練本領。這本來沒有錯,可是修真講究的是自然的大道,而不是這種太過於渴求的事情,這就背道而馳了。

生命的道理,生活的哲學,這些東西都不是強求能得到的。生命隻有在寧靜的時光隧道裏沉思,心靈的世界才有空間悄然澄靜,一切沉重的東西才會無法施展魔力,心智才有可能引領生命出行在正確的人生軌道之中,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真理所在,而是生命本自永有的賜予。所以當你不再外麵的世界尋找不幸和痛苦的原因時,不再別人的在意裏密接完美的形象,自我學會修正自己的言行就會自然成為修身修心修行的習慣動作,你的身心世界就將漸以走向和諧,你的心口對話就將漸以走向一致,你的精神世界就將漸以走向整合,你的心靈生活就會漸以走向充盈。

佛說: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離難,難離身,一切災殃化為塵。人生總是苦樂參半,知其樂,忘其苦。明其心,苦其誌。追其型,忘其意。所說,所想,所做,所為,所用,所棄,所喜,所怨,所憂,所慮。皆為人之五行,心誌之所發。那麼人生百味有多少是苦的?生老病死,愛恨情仇,悲歡離合,陰晴圓缺,坎坷迷離,傷痛落失,眾叛親離,流離失所,凡此種種都為苦之表象。糾其根源與禪說不近相同,看看佛教所說的人生八苦,了解人之痛苦之源。人生第一苦——生苦。佛說,現實世界是痛苦的,我們生活在在這世界上,本身就是痛苦的。生生死死,何時盡?痛苦源於本身,痛苦源於活著。所以人生下來的第一聲就是大聲的哭泣。人生第二苦——老苦。佛說,青春易失,少年不在,所有美麗的想念都將削隱於日漸深刻的皺紋。活的同時,已經死了。人得本體隨時都是在新生和死去。相對與昨天來說你已經老了,生息代謝的變化人怎麼能控製呢?人生第三苦——病苦。佛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顛沛於殘酷的現實之中,有誰能保證不受到病魔的折磨?人吃五穀雜糧那有不生病的,隨時的病痛讓人飽受病之苦。人生第四苦——死之苦。佛說,死亡也許並無所謂痛苦,死亡的事實給活著的人帶來的恐懼遠遠超過死亡本身。死亡是新生的開始,輪回是下一個生命體的誕生,但死時的留戀是痛苦的。人生第五苦——愛別離苦。佛說,愛是追求融合克服分裂的表現,愛上帝是追求精神的統一,愛情人是追求生命的統一。但愛的本身包含的痛苦是人所共知得,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人生第六苦——求不得苦。佛說,人的欲望不能與欲望的對象聚合為一體,欲望就象拉長的橡皮筋找不到掛靠的地方就會彈回來打中自己,痛苦。追求著痛苦著,同時也在失去著。人生第七苦——怨憎會苦。佛說,當愛不能彌合時,就會用感性方式來實現——怨恨,所有外在的怨恨都會被反彈而傷及自己,所有內在的怨恨都會傷及別人。貪戀、私欲為痛苦之源。人生第八苦——五陰過盛苦。佛說,人所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遇到的、感受到的各種形形色色的假象,就會迷失自我,陷入痛苦。世人常常為表象所迷惑,因而深陷其中。

這些東西不是聽聽就能明白的,也不是你苦練就能明白的。白荷經曆了生和死的考驗,有了兩輩子的生活,多以白荷的悟性很高,經過了才會知道這個生命的各種艱辛。白荷之所以現在不著急這修煉,何嚐不是因為自己曾經失去的東西現在抓住了,覺得很重要,比修煉更加的重要,這才不願意去在修煉中磨練人生呢。可是這又何嚐不是一種修煉啊。人生的路上不斷地磨礪,其實就是最好的修煉了。人生就像是一盤棋,對手則是我們身處的環境。有的人能預想十幾步,乃至幾十步之外,早早便做好安排;有的人隻能看到幾步之外,甚至走一步,算一步。高手對招,常一步失策,滿盤皆輸;但是高手下棋,眼見的殘局,卻可能峰回路轉,起死回生。有的人下棋,落子如飛,但是常忙中有錯;有些人下棋又因起初長考太多,弄得後來時間不夠,捉襟見肘。有的人下棋,不到最後關頭,絕不認輸;有些人下棋,稍見情勢不妙,就棄子投降。棋子總是愈下愈少,人生總是愈來愈短,於是早時落錯了子,後來都要加倍苦惱地應付。而棋子一個個地去了,愈是剩下的少,便愈得小心地下。贏,固然漂亮;輸也要撐得久。輸得少,才有些麵子。所幸者,人生的棋局,雖也是“落子無回”,觀棋的人,卻不必“觀棋不語”,於是功力差些的人,找幾個參謀,常能開創好的局麵。但千萬記住,觀棋的參謀,也有他自己的棋局,可別隻顧給人幫忙,而誤了他自己盤上的廝殺如果你不知道計劃未來,必是個很差的棋手;如果你沒有參謀,必是很孤獨的棋手;如果你因為輸不起,而想翻棋盤,早早向人生告別,必是最傻的棋手。你還有多少棋子?你已有多少斬獲?你是否應該更小心地,把所剩無幾的棋子,放在最佳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