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落花猶似墜樓人(2 / 2)

石崇說:“那是廁所!”

劉寮說:“我享受不了這個。”遂改進了別處的廁所。

原本,財富多了就容易被人眼紅,可是石崇坐擁著富可敵國的財富,卻絲毫不知收斂,他還曾多次與貴戚晉武帝的舅父王愷以奢靡相比。

王愷飯後用糖水洗鍋,石崇便用蠟燭當柴燒:王愷做了四十裏的紫絲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裏的錦步障;王愷用赤石脂塗牆壁,石崇便用花椒。

晉武帝暗中幫助王愷,賜了他一株珊瑚樹,高二尺許,枝柯扶疏,世所罕比。王愷用這株珊瑚樹向石崇炫耀,不料石崇揮起鐵如意將珊瑚樹打得粉碎,王愷心疼不已,以為石崇嫉妒自己的寶物,石崇一笑置之:“別心疼了,我還給你。”說著便命左右取來六七株珊瑚樹,這些珊瑚樹高度皆有三四尺,條幹絕俗,光耀如日,比王愷那株強多了,王愷撫然自失。

豆粥是較難煮熟的,可石崇想讓客人喝豆粥時,隻要吩咐一聲,須臾間就熱騰騰地端來了;每到了寒冷的冬季,石家卻還能吃到綠瑩瑩的韭菜碎末兒,這在沒有暖房生產的當時可是件怪事。

那時的富人好駕牛出行,石家的牛從形體、力氣上看,似乎不如王愷家的,可說來也怪,石崇與王愷一塊出遊,搶著進洛陽城,石崇的牛總是疾行若飛,超過王愷的牛車。

這三件事,讓王愷恨恨不已,而與石崇鬥富的當然不隻是王愷一人,王愷其實也隻不過是與石崇鬥富的“炮灰”之一罷了,就這樣無形間,石崇在政治上為自己豎立了一個又一個的勁敵,尤其是當他在朝廷中所依靠的政治勢力賈謐倒台後,被對手清算更是遲早的事情,這一點,難道一向精明異於常人的他,果真心中一點都沒有察覺的到嗎?

而言歸正傳,綠珠究竟為什麼跳樓?為了忠於石崇的愛情?為了抗拒趙王的威逼?或是因為對人性的失望?

綠珠原本有三個選擇:一是把自己獻給趙王,解了石崇的燃眉之急,從而背上****的罪名:二是與石崇並肩頑抗到底,效法梁山伯祝英台做一對亡命俠蝶,不過,就算她願意,石崇也未必願意吧;:第三,就是幹脆裝聾作啞,守著弱女子本分,坐山觀虎鬥好了。然而,這也就應了石崇的那句話,我為你而獲罪。

結果,性格剛烈的綠珠做了第四種選擇:無我原非你,從他不解伊。我反正是死了,你們愛怎麼樣就怎麼樣吧,與我無關。

當然綠珠死了,石崇也仍未能逃過被捕斬首的命運,臨終之際,他說了真話:“不是綠珠害我,是財富招禍。”

說實話,即使沒有綠珠,趙王也會找其它的借口對石崇圖財害命的,所以其實不是石崇為綠珠所牽累,恰恰相反,是綠珠為石崇而殉葬。

而聰明如綠珠,其實早在跳樓之先已經看破了這一點,她要毀滅的,正是這披著愛情外衣的華麗之緣。

然而,即便如此,也沒有人會頒給綠珠一座貞節牌坊,她還是成了又一個紅顏禍水的典型。

就這樣,綠珠作為中國古代有名的美女,和中國四大美女一樣,最後以悲劇收場,隻能是說一切皆有定數,隻可惜是為了一個不愛她,而她自己也不愛的男人而死――最大的遺憾!

當然綠珠一生中不幸遭遇,還是惹得後人中那些多愁善感的文人騷客喟歎一番的。

後人憑吊綠珠的詩篇多不勝數;白居易就曾寫過一首《洛中春感》:“莫悲金穀園中月,莫歎天津橋上春;若學多情尋往事,人間何處不傷神。”

而詩人杜牧的詠《金穀園》一詩,更加增添後人的無限喟歎:“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落花猶似墜樓人,後來,民間常常以桂花的散落譬喻綠珠一躍而下的淒美留芳,有的地方更是尊她為八月桂花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