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薊州(1 / 3)

一夜無事,兩人按鍾聲換著到了天麻亮,聽到天井中有了夥計說話的聲音,便不再輪流值守,兩人都倒頭大睡,海狗子幾人也是如此,隻有王帶喜起得很早,在外麵喊了兩聲,見兩人還在睡,便回了屋。直睡到約莫十點多,才起床洗臉,王帶喜忙前忙後,打水遞帕,等都收拾停當,叫起海狗子三人,沿官道進城。

薊州,古稱漁陽,東麵沿著昨日穿過的穀地的盡頭就是薊州所在,南麵城牆約兩裏外便是翠屏山等山丘,梨河從山下流過,北麵城牆不足兩裏遠,也是山地,傳說黃帝問道廣成子的府君山(時名崆峒山)便在此處,西麵有一條發源於五名山的小河,沿城牆向南彙入沽水,其後就是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

因自古便是控扼東北方進入華北平原的重鎮,明代大力經營,於此設薊州衛、營州右屯衛、鎮朔衛,城牆高大巍峨,整個城池呈八邊形,東西兩麵向外突出,南北平直,城周長九裏十三步,連女牆城高三丈五尺,洪武四年包磚,城垛二千零四十個,四角立有角樓,最有特點的是北麵無門,東西南三門外建有甕城,甕城門側開,城牆上聳立著高大的箭樓,城外環繞著護城河。

劉民有看著東門上“威遠”兩個威風淩淩的大字嘖嘖稱讚:“古代城池還真是堅固,這要打下來,得死多少人。”

陳新看著周圍形勝,低聲自言自語一句:“這地方都能潛越,真有才。”

劉民有看得起勁,沒聽清楚,回問道:“有什麼才?”

陳新一笑:“我說我一表人才,走,入城。”

幾人混在一群菜農中走東門入城,甕城的城門是向北開,六人順門洞走入,見甕城後的城牆上,又立有門樓,門樓兩側城牆下還有藏兵洞,但一路所見的士兵,都是身體羸弱,所穿的胖襖也十分破舊,無精打采的或站或蹲,看得陳新暗暗搖頭。

走入薊州的東門大街,青石路麵的街道不算寬敞,有幾處地方堆了垃圾糞穢等物,蚊蠅亂飛,一股難聞的腐敗氣味充斥街道,兩側房屋多為兩層或單層磚瓦房,底層是店鋪,店鋪外掛著木牌布幔招牌,路上行人眾多,大多衣著樸素,男女都是右衽,男子多戴方巾、網巾、方帽等,胖子那般的妖怪幾乎沒有。

劉民有掩鼻歎道:“怎麼臭成這樣,也沒個市政部門管管。”

王帶喜忙接道:“早上有拉糞車的,過了時辰的就亂倒。”

劉大會也插言:“京師更髒,到處都有幹糞堆,冬天冷的時候我們就在幹糞堆裏麵挖個洞,睡在裏麵就不冷了。”

劉民有胃中一陣抽搐,不敢再繼續這個話題,連忙搖搖頭,把幹糞堆的形象從腦海中趕走,問陳新道:“我們現在去哪裏?”

“先吃幹糞堆,不是,先吃早飯,然後去買衣服。買好衣服今天就出城去天津。”陳新一指前麵掛著“重羅白麵蒸餅”布幔的小店。

四個小孩一陣歡呼。六人每人兩個蒸餅,劉民有吃起來和後世的饅頭差不多,四個小孩倒吃得津津有味,價格比昨日的雜糧烙餅貴得多,一個五文錢。王帶喜邊吃邊對劉民有含糊不清的道:“我好多年沒吃過重羅白麵了!”

陳新跟店家問衣店鞋店所在,店家建議去城隍廟附近,那裏常有集市,店鋪眾多。

城隍廟在城西北角,六人便一直往西到關帝廟後往北,一路上看到守備府、府廳、以及南街幾個牌坊,飛簷鬥拱,建造精細,陳劉二人頗覺新奇,倒不覺得累。

到得城隍廟,今日正好有集市,行人接蹱摩肩,熱鬧非凡,菜農、相士、和尚、光棍各色人等都有,擔郎來往叫賣聲不絕,廟中正演著昆曲《蕉帕記》,門口有一人在賣籌,裏麵依依呀呀唱得熱鬧,倒與原來的農村趕集有點相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