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狹義上是指那些在1980到1989年間出生的人,而廣義上則是指在1980年以後出生的人。有的更心細的人又在其間劃分出了85後,旨在強調80-84年出生的這代人身上的過渡特質和宣告85後新時代個性的正式成型。相應的,90後亦是如此劃分的。至於出生在1988和1989年的兩群人,他們承接著80後和90後,有著80後和90後共同的身影。因此有的人將他們單獨劃分出來,稱為龍生代(88年和89年,一個是大龍年,一個是小龍年)。
然而,這種僅以字麵的意義劃分人群是極不科學的。實際上,80後﹑90後真正代表的,是其背後那種在東西方文化衝突下所產生的特殊的文化現象和思想理念,以及他們那與眾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其實質意義遠遠超過了其簡單的字麵含義。
作為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80後自出生以來就受到各方人士的關注。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漸漸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張,開始躲開父母獨立思考自己的事。在很多人眼中,他們做什麼都不考慮關心他們的人的感受,凡事以自己為中心。“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成了他們的座右銘,用長輩們的話說就是表現得很“自我”。
經濟在騰飛,社會在發展,文化在進步。在紛亂複雜的環境影響下,很多80後、90後們變得異常的早熟,尤其是90後。他們的思維方式、見解主張以及行為動作,超脫了長輩們的想象。叛逆的性格,張揚的個性,他們的所作所為,完全與老一輩人所受的教育和思想背道而馳,這在他們眼中是不可饒恕的。於是他們在長輩們的眼中成了“最叛逆的一代”、“垮掉的一代”。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他們在長輩們的眼中真的就這麼不堪嗎?人們總是這樣、那樣的批評他們,對他們的所想、所作、所為不屑一顧,說他們愚昧、不負責任,但又有誰想過他們為什麼會這樣?他們為什麼會“垮掉”,為什麼會“叛逆”?凡事有果必有因,80後、90後們之所以會這樣,不僅僅是有他們自身的原因所引起的。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時期,也是中國現代最重要的一個轉折期。從這一個時期開始,中國無論在政治、經濟、文化,還是軍事都開始了它的質的飛躍。對內改革,去除一切不利於經濟發展的因素;對外開放,引進外來資金為自身的發展服務。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發展,使得中國僅用了20年的時間就走過了西方國家用百年時間才走過的路,這是改革開放取得的最偉大,也是最成功的一個成果。同時在思想上,一改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死氣沉沉,開始了中國現代的思想大解放運動。
然而凡事有利必有弊,在中國引進西方精華,使得經濟騰飛發展的同時,由於一些糟粕的入侵,負麵的影響也逐漸顯現出來。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文化娛樂的變化發展,以及一些資本主義世界裏的消極的東西的侵入。
在西方,人們熱情開放,主張自立自強,張揚個性;而在中國,由於長期受儒家文化的影響,使得人們性格中庸謙和,含蓄內斂。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相互衝撞,相互融合。其結果呈現出百家爭鳴,多元文化共同發展的局麵,使得當時的文化界多彩繽紛,爭端不休。而那些西方世界裏的享樂主義的湧入,也使得當時的社會環境逐漸變得紛亂複雜,動蕩不安。而80後、90後就是出生、成長在這麼一個特殊的曆史時期。
他們在文化衝突中出生,又在文化衝突中成長,這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本身帶有的文化就很衝突。一方麵,他們骨子裏傳承的儒家文化的血液讓他們溫順乖巧,凡事由父母做主;另一方麵,他們所接受的西方文化的思想讓他們知道人要獨立自主,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事情由自己做主,不需他人幹涉。
於是,他們有了自己隱私,有了自己的不能與父母訴說的秘密。當父母的觀點見解與他們不同時,他們敢於提出自己的建議,有自己的理由來反駁父母。而也正是這個,成了長輩們批評他們,說他們叛逆的證據。
改革開放使得中國的經濟、政治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讓中國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改革能在短時間內改掉不足,革去障礙以及那些客觀因素主導的事物,卻不能一時改變那些主觀因素主導的事物,如那些存在於人們骨子裏、傳承數千年的思想文化、風俗習慣。因為這些都是中國勞動人民數千年來的智慧結晶,改革這些不是一時半會的事,它所要花費的時間要比它存在的時間更長、更久。
長輩們從小接受中國教育,在中國文化的熏陶下長大,其思想早已定型。這讓他們很難接受那些與自己從小學習的截然相反的文化、習俗,以及在他們腦海裏成為庸俗不堪的糟粕事物。所以當那些西方資本主義文化思想傳入事遭到了老一輩的抵製。然而這同那些小孩子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