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呼喚:求關注!求點擊!求收藏!求推薦!
……
在5月月份的時候,趙振中以尋找有關外文書籍的借口到青島姬路町正在進行整修的魯麟洋行處,結識了洛德。
姬路町是日本人占領青島後給起的名字,這條呈東西走向,長447米的街道原來被稱為皇族路,曆史上日軍1922年撤離後,又被改稱蘭山路。它東與原來的威廉皇帝街,也就是後來的太平路相連,西接青島火車站。雖然不太長,這條街道卻是海岸觀光的好去處,周圍也遍布著幾個列強國家的各式洋行。
在這裏,趙振中以一個尋找國外科技書籍,渴求知識的少年形象走入洛德的視野。洛德對這個能說一口流利英語、德語,前來尋找外文科技書籍的少年感到好奇。在經過一番交流後,洛德也被趙振中所訴說的海外遭遇災害後輾轉回國的身世經曆以及在嶗山附近暫居後通過努力收留孤兒並生存下來的事跡所打動。隻是,現在的魯麟尚未開業,而書籍一類物資在各洋行中也一向很少有售賣的,洛德一時也難以找到趙振中所要求的書籍。不過,出於對趙振中遭遇的同情和其努力的欣賞,洛德最終還是通過幾位相熟的美國外交人員,幫助趙振中找來一些關於自然科學和機械理論的外文書籍。隻是洛德並不認為趙振中能夠看懂。
趙振中得到書籍後誠摯的對洛德表示感謝,並邀請他有時間到嶗山南窯去遊玩。洛德也對趙振中所說的收留孤兒、開辦義學的事情很感興趣,也想去察看一番,看是否可以借鑒一下,在德國內也照樣辦理。現在的德國由於戰敗,國內是一片狼籍,大量一戰中失去父母的兒童流浪街頭,每天都有不少兒童因饑餓、疾病死亡。洛德雖然不是什麼慈善人士,可也知道兒童是一個國家的希望和未來。現在能夠多拯救一個兒童,德國在未來就多了一分希望。
7月份裏,洛德到嶗山度假遊玩的時候順便來到南窯。在見到趙振中等人用不足3年的時間從無到有所創造的一切後連連稱讚。雖然眼前的一切顯得那麼的簡陋,透露出這個地方乃至這個國家物資的匱乏、貧窮,可在這裏的幾百人臉上,洛德卻見到了現在中國很多地方民眾所沒有神采。從孩子和老人臉上的笑容裏,洛德感到了他們對未來生活的自信和希望。
洛德著重觀察、詢問了有關食物獲取的詳細內容,見識到了在這個時代屬於高水平的一年三熟的耕作種植技術,了解到了紅薯、馬鈴薯等高產作物的綜合利用。當然,洛德也領略了趙振中等人所烹飪的各種美味。在把肚皮撐圓後,洛德不由歎息道:“趙,可惜這麼美妙的飯菜我不能經常品嚐,太令人遺憾了。”趙振中笑著說道:“感謝洛德先生的讚賞,如果您喜歡的話,我們歡迎您能常來。”
洛德搖搖頭:“還是不方便。要是你在青島城裏就好了。”
“洛德先生,現在我們這裏的條件還很差,也沒有能力到青島城裏發展。不過,我想將來我們會到城裏的。到時候再請洛德先生品嚐美味。”
“噢,真希望那天能早些到來。”洛德聳聳肩,客套地說道,心裏卻壓根就沒指望幾年內能在青島城裏見到趙振中等人,雖然他知道眼前這個少年擁有與年齡不相符合的經曆和智商,可也不認為眼前這仍顯過於簡陋的一切能在短時期內得到完全改觀。
趙振中把洛德的表情看在眼裏,也知道對方不相信自己說的,卻也不解釋。又閑聊了一會兒,洛德帶著對美味的戀戀不舍乘小船回青島去了。在冬季之到來前,洛德又到南窯來過兩次品嚐趙振中所炮製的美味。趙振中除了請教了幾個令洛德感到詫異的機械理論問題外,沒有和洛德提其他事項。
在這一年裏,除了有意結識洛德引發的插曲外,其餘的時間,趙振中和以往一樣忙碌。
除了參與按時節進行的播種、收獲外,趙振中的時間有不少用在帶領李雲天等人訓練上。除日常訓練外,還時常帶這28人到上山下海。上山是到山裏采挖藥材,收集各種山貨和落入陷阱機關的獵物,同時鍛煉山野生存能力;下海除了趕海外,還跟周圍村莊漁民出海學習駕船、打漁以及掌握附近海流變化等事項。麵對這個時代豐富的海洋資源,趙振中開始籌劃要擁有自己的漁船,除了能極大的改善眾人的飲食條件外,還方便利用船隻進行一些活動。
在李雲天等人之外,趙振中又從收留的其他孤兒中挑選了年齡在10到12歲之間的30多人進行初步訓練。這30多人的日常訓練由周昊負責。
南窯義學在夏種忙完後也擴建了18間校舍,其中宿舍和教室各占一半。進一步擴建修繕了供學生活動的操場。,在夏天過後,義學已經容納了190多名學生,其中附近村莊的兒童一共有50多名,其他的就是這兩年收留的年齡7歲以上的孤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