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百年大計(二)(1 / 2)

大聲疾呼:求關注!求點擊!求收藏!求推薦!

……

8月下旬的一天,趙振中、周恬、周昊三人在山裏聚在一起采野果時,周昊笑著問趙振中:“老趙,聽說你前段時間意氣風發,把個來應聘的給整地麵紅耳赤地走了?”

“是劉師兄告訴你的?”

“是啊,劉師兄還說從沒見你那麼張揚過,還說了些他聽不懂的話。”周昊停下手中的事情,走到一邊的山石上坐下來道:“先休息會吧。也聽老趙說說怎麼回事。”

趙振中、周恬看看忙得差不多了,也就走過去坐了下來。

“那事情並沒啥。”趙振中拿起地上放著的水壺喝了口水,繼續說道:“那個人今年23歲,是兩年前畢業於山東省立第一中學的。我那天行事的目的,就是要讓他知難而退,別打我們的主意。”

“老趙,說清楚點。”周昊催促道。

“紅色政黨在成立時有12位各地代表,山東的有兩位。其中一位就是山東省立第一中學畢業的。如果我沒弄錯的話,那天到學校去應聘的就是那位代表。”

“不會吧?”周昊怔住了,“這麼巧?”

周恬在一邊聽了也吃了一驚。

“並非什麼巧合。而是有跡可尋的。”趙振中解說道:“紅色政黨成立後,在北方鄰居別有用心的指導下,開展了工人運動。可是其中有些事情做得太過了,而且暴露了那位鄰居的心思不正。正是因此,曾經對工人運動持支持態度的吳佩孚才轉而讚同鎮壓。這就是今年2月7號的事情,也是有名的曆史事件。”

“從那以後,工人運動進入低潮。但紅色政黨的不少重要成員開始在各地按照蘇俄模式開展工人運動。原本曆史上,山東的那兩位一大代表就曾在青島開展過工人運動,特別是那位第一中學畢業的。”

“不對啊,老趙,那天來的那個人據說是叫丁友民的,不是那兩位中人啊。”周昊提出疑問。

“嗬嗬,這個年代,從事這種行業的人換個名字實在是太普通不過了。”趙振中笑著說道:“你別忘了,我原來可是在青島讀的中學。學校那時侯組織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可沒少參觀有關這位的事跡,當然也就見過他的曆史照片。雖然和現在真人有些差別,可仔細想想,還是能找到不少吻合的地方。”

“那你把他頂走,就不擔心將來麼?”周恬在一邊提出自己的問題:“而且,這麼做不是以後就不加入他們了?”

“現在絕不能讓他們進入南窯學校裏灌輸那種被北方陰險鄰居洗腦的思想。現在的他們腦子裏都是充滿了對北方鄰居成功模式的狂熱和衝動。我們這裏好不容易有了點成就,還沒等到開花結果呢,可不能就這麼毀了。”趙振中解釋原因,“而且,現在南窯學校正在成為我們培養人才,改變未來曆史軌跡的起始基地,絕不能出現混亂。”

“況且,我們現在不讓他們到我們內部發展,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和他們處於敵對。在他們能夠接受我們的條件的情況下,我們加入他們也無妨。”趙振中進一步補充道。

周恬搖搖頭,道:“同意我們的條件我們才加入,那怎麼可能?”

“老姐,老趙,實在不行我們就自己來!我就不信了,我們擁有的一切就不能改變曆史!”周昊不信邪。

“對了,老趙,你說南窯學校要成為我們培養人才的基地,那眼下這樣子就可以了嗎?”

“眼下這樣子隻能算是剛起步。我們未來要建設眾多工礦企業,各種製造公司,需要太多的各類人才,雖然我們不見得有條件和能力進行大而全的大規模工業建設,但是利用曆史機遇,在一定區域內,以點帶麵的建設工業體係應該還是能夠做到的。可這同樣需要眾多人才。”

“在抗戰之前,我們至少要培養出幾千名接受過國外完善的教育體係和先進科技知識培養出來的學業有成人員。”趙振中提出了未來的目標,“這些人才要包括鋼鐵冶金、機械加工、工礦建設、文教衛生、國防軍工等等方麵。這樣,才能盡早的撐起中國未來發展的空間,並在戰後形成有益於中國發展的國內外局勢,避免遭受那幾個大國的訛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