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有限合作(一)(1 / 2)

例行呼喚:求關注!求點擊!求收藏!求推薦!

……

鄧恩銘從1922年下半年就往來於濟南、青島、膠縣之間,為在青島建立黨、團組織和開展工人運動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1923年春,鄧恩銘受組織派遣來到青島,以教學、辦報作掩護進行活動,並以主要精力從事黨、團組織的創建工作和工人運動。

在到南窯應聘小學教員卻被趙振中頂回來後,1923年8月,鄧恩銘與在膠澳商埠督辦公署工程課工作的員王象午一起,組建了青島組,鄧恩銘任書記。這是青島曆史上第一個黨組織。

而王盡美是10月份以濟南地委書記的身份來青島指導黨團工作和工人運動的。來青島後不久,就和鄧恩銘一起介紹公立青島國民小學教員延伯真入黨。這是在青島發展的第一個黨員。

鄧恩銘又和王象午一起,發展了青島第一批團員。1923年11月18日在中國初級階段青年團中央特派員王振翼和濟南地委書記王盡美主持下,中國初級階段青年團青島支部成立,鄧恩銘任書記。

而經過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到11月底時,王盡美和鄧恩銘把帶有封建行會性質的聖誕會改造成青島市第一個在領導下具有工會性質的團體。

在繁忙之餘,王盡美和鄧恩銘在談及在青島開展工作情況時,鄧恩銘將自己8月初到南窯應聘小學教員不果和王誌堅去做小學教員後來卻被驅離的前後經過以及自己了解到有關南窯義學、四海實業、四海酒樓、四海學校等情況向王盡美做了詳細彙報。

“雖然表麵上看,從南窯義學到四海實業、四海酒樓、四海學校等是由太清宮、李姓道士及其幾個俗世家人出麵,但從我們了解情況來看,這其中有幾個少年作用不容忽略,特別是這個叫趙振中的少年。象與德國人、美國人聯合出資就是他出麵從中牽線的。”

“你們的工作方向是對的,但工作方式有待改進。”王盡美聽了鄧恩銘的彙報後,思索了一會兒,接著說道:“如果真象我們了解的那樣,他們是靠租種太清宮土地收留孤兒,救助難民,又開辦義學教導所收留的孤兒,那我們不應該把他們當作剝削階級對待。”

“可他創辦四海實業、四海酒樓,不僅雇傭勞動力,還同德國人、美國人勾結一氣,怎麼能不是剝削階級呢?”鄧恩銘不解。

“那你看他們創辦實業、酒樓是為了賺錢供自己享樂嗎?”王盡美提醒道。

“這個倒沒聽說他們有什麼揮霍享樂的,倒是收留了大批孤兒,救助了不少難民。”鄧恩銘也有些疑惑了。

“那你見過有自己賺錢後不享受,卻用來收留孤兒、救助難民的剝削階級嗎?”王盡美再次提問。

“這以前倒沒見過。可他們和德國人、美國人還有青島商會的資本家勾結起來,通過四海實業、四海酒樓壓榨剝削雇工這總不是假的吧?”鄧恩銘反駁道。

“我總感覺他們不是我們以前所說的剝削階級,至少不完全是。”王盡美思索著說道,“他們和德國人、美國人還有商會的資本家一起創辦實業也許有別的原因。就象我們不也是通過決議要求我們黨的全體成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南方的政黨嗎?我們加入南方政黨雖然有幫助其改革、發展的意圖,不過更主要的是利用南方黨的各種資源快速發展、壯大我們黨自己的力量。”

鄧恩銘聽了王盡美的話後也開始思索起來。

“有時間的話,我們一起去南窯那邊看看,同他們談談。”王盡美接著說道,“要是有可能,把他們發展成我們中的一員。利用他們現有的一切可以讓我們黨在青島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壯大,也有助於我們在整個山東發展工作。”

“他們有這麼重要?”鄧恩銘有些吃驚地問。

“你想,他們從一無所有到現在開辦義學、實業、酒樓還有相當於中學的四海學校,一共才用了不滿5年時間。這是什麼樣的發展速度?”王盡美進一步啟發道:“如果,我們黨也能夠有這樣的發展、建設速度,那你說我們將來會是怎樣一幅景象?”

“這有可能麼?”鄧恩銘有些怔住了。

“到底會怎樣,等去看看,再同他們談談就知道了。”

12月中旬的一天中午,也就是趙振中從山裏帶隊回來後第四天,在安排別動隊員繼續操練那530多受訓人員後,就來到南窯島上。剛要到四海學校去,卻在路上遇到負責義學日常事務的李雲霞,“師叔,義學裏來了兩個人說是要見這裏負責的人。爺爺和我爹他們不在,周師姑又在工廠那邊忙著整理什麼總結,正好你來見見他們吧。”

“來了幾個人?都是作什麼的?”

“來了兩個,聽說一個是濟南的什麼小學教員,一個是青島什麼報刊的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