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晚了,抱歉!
繼續呼喚:求關注!求點擊!求收藏!求推薦!
……
趙振中在以前那個世界中就知道山東是一個春旱頻發的省份,而沂蒙山區由於山多、地少,加上地勢較高,春旱相對也就更為嚴重。
民以食為天,當民眾們辛苦一年卻連肚子都填不飽的話,那除了逃荒外,就隻有餓死或者鋌而走險了。別的不說,僅1925年一年,趙振中就從報紙上獲悉,因為天災**而從山東到關外逃荒的人就有40多萬。而趙振中要建立穩固的沂蒙根據地,沒有一定數量的人口是根本建不成的。
雖然不知道今後幾年裏沂蒙山區裏的氣候究竟會如何,不過,抱著有備無患的心理,趙振中對興修農田水利的工作格外關注。至少通過這些措施能提高糧食產量,解決區域內民眾的溫飽,使得他們不至於因逃荒而流落他鄉。
從去年將區域內土匪基本清理幹淨後,趙振中便讓各連隊和工作組組織民眾開展興修水利的工作。不過當時由於受到一些地主惡霸和土豪劣紳的幹擾,不少地方的相關工作停頓下來。雖然後麵清除了地主惡霸等阻力,但卻錯失了大地封凍前興修水利的最好時機。
趙振中知道這個時代已經有了以汽車為運輸動力的消防車輛,可對是否已經有了柴油機灌溉機具並不清楚。不過,他也知道,即便這個時代已經有了柴油機水泵,也肯定與自己所知道的後世那種輕便、低耗、高性能的柴油機水泵相差甚遠。趙振中甚至一度動腦筋想讓後世那種水泵提前出現,隻是經過一番考慮後,他暫時放棄了這個念頭,畢竟現在還沒有一個穩固的根據地,發展這些還不是時候啊。
開春之後,趙振中又通過各連隊以及工作組指導區域沒忙完春耕、春種的民眾加大了興修水利的力度。除了在山間修建小型塘壩和溝渠,積蓄山間溪水以做幹旱時節灌溉之用外,又在田間地頭依據地勢,開挖了大量水井。甚至組織人員在東裏店及附近區域,利用山間的沂河支流修建了幾座小型水庫和溝渠為周圍的農田提供灌溉用水。
除了興修水利之外,工作組的少年們利用自己曾在南窯一帶學到的田間管理知識,教導民眾用鋤頭鬆土保墒,增強冬小麥以及其他作物的抗旱能力。
通過這一係列措施,不僅使得今年的夏糧豐收有了保障,讓民眾看到了糧食收獲的希望,更拉近了民眾和護衛軍的距離。護衛軍在民眾口中也從“那幫孩子”變成了“咱們的隊伍”,開始真正成為民眾眼裏的子弟兵。
在3月份第二期學習班結束的時候,趙振中讓這批結業學員組成了5個農村工作核查小組,在穀海川、劉成山、楊天明、張公遠、丁義成等5人的帶領下分赴到區域內各地,對原本5個連隊和工作組所開展的農村工作的有關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一個月之後,各核查小組將有關檢查內容向趙振中做了彙報。從核查小組檢查工作中,除了發現個別工作組成員因為以前自己家中曾受過地主惡霸和土豪劣紳的欺壓、迫害,而在按人口分地時給地主惡霸、土豪劣紳家人分的都是貧瘠、偏遠的土地外,各連隊和工作組基本上都是嚴格按照趙振中在農村工作手冊上所列的要求開展有關工作,基本上沒什麼大問題。對於核查中發現的問題,各核查小組已經做了糾正,並對那幾名工作組成員進行了批評教育。
聽完核查組的彙報後,趙振中便將核查小組解散,讓他們返回各自連隊和駐地。
到4月下旬的時候,第三期學習班結業。而同時,東裏店訓練營和大珠山訓練營中按照以前別動隊標準進行訓練的眾多人員中,一共有7000左右人員通過了為期半年多的訓練,加入護衛軍。這7000名新人不僅已經初步掌握了訓練營中所要求的各項軍事技能,而且還掃除了文盲,平均每人認字都在1500以上。
而另外沒有通過最終考核的1400多人,趙振中將其組建成了3個工兵營,承擔大珠山基地和沂蒙區域內的大型防禦工事的建設。
除了興修水利之外,趙振中又開始組織人員修建區域內各關鍵地點之間的道路。除了方便民眾往來之外,更主要的增加各駐地之間兵力調動布防的便捷。修建道路的工作,除了在農閑時節按照每天管飽並提供少量糧食作報酬,動員民眾出工外,承擔艱險地段施工的主要是去年冬季在泰山山脈中抓到的俘虜。
在去年12月底之前結束的清剿潰兵行動中,一共獲得潰兵、土匪等1600出頭的俘虜。經過甄別,將那些在山中肆意燒殺擄掠,滿手血腥的凶頑處理掉後,剩餘的1100左右的青壯俘虜就開始了趙振中所說的“勞改”生涯。
每天天亮後,俘虜們便在看護人員的押解下開到施工場所進行勞作,日落時分再押解回關押場所。開始時,這些俘虜中還有人想趁機逃跑,不過,在見識到周圍防備森嚴的措施後,以及抓到後被槍斃的後果,俘虜們基本上都打消了逃跑的念頭。加上這裏一日三餐管飽,還能在雨雪天氣或其他空閑時間裏跟那些專門派來的小先生們學習讀書識字,生病了還有人看顧,以及過幾年“勞改”期滿後被釋放時還有回家的路費可拿,到時去留隨意等安排措施,同在原來部隊裏和土匪窩中的處境一比較,俘虜們便也安心呆了下來。都盼望著這幾年的勞改時間能快點過完,也好決定是去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