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實業賑災(四)(1 / 2)

繼續呼喚:求關注!求點擊!求收藏!求推薦!

……

聽了閻錫山的話後,朱慶瀾盯著閻錫山看了一會兒,饒是閻老西臉皮夠厚可在多年老友的注視下也有些吃不住勁。正當閻錫山想開口解釋時,朱慶瀾卻搖頭笑道:“都上年歲了,想不到你閻百川行事還是滴水不漏啊。”

“子橋兄見諒。實在是去年山西也受災嚴重。”閻錫山陪笑道。

“嗬嗬,百川老弟,雖說我這些年到處化緣救助災民,這次又來你這打秋風吃元宵,不過,你這次卻不用擔心。”朱慶瀾笑道,“實際上,我這次來雖然有些事情需要你幫助,但也是幫你解決救助災民這個大問題來了。”

“去年山西缺少衣食的災民有近400萬,這還不算甘、陝、綏遠等地進入山西逃難的災民,我為這愁得腦門都疼,子橋兄真有辦法幫我解決這個大難題?”雖然知道朱慶瀾交際廣泛,在救助災民方麵也確實屢建功績,不過,閻錫山仍難以相信這位老哥能幫自己解決山西災民問題。

“400萬?我去年基本上是在陝西奔波,沒想到山西竟也有這麼多災民。”朱慶瀾有些吃驚,“不過,你這些年把山西經營得挺不錯,怎麼還有這麼多災民?”

“經營得再好,也架不住災害頻發。”閻錫山苦笑道,“去年也太邪乎了,全國幾乎找不到不鬧災的省份。就說山西這邊,晉南、晉北還有河東等地所發生的災害幾乎都湊一塊了。這些報上都報道過了,可不是騙人的。省政府多方籌集物資救助,這才沒釀成大的禍患。可那也隻能勉強維持大多數災民的性命而已,一些偏遠地方仍然照顧不過來啊。”

朱慶瀾有些動容,但趙振中卻不信閻錫山所說,至少是不完全信。閻老西要是真為災民著想的話,就不會挑頭參與中原大戰了。

“看來,你老弟也不容易啊。”朱慶襤盡管知道閻老西話中水分較大,可去年山西受災嚴重畢竟是實情,而且整體上災情和災民尚未失控,比甘肅、陝西那邊要好多了。

“子橋兄方才所說幫助解決山西災民問題,不知你究竟有什麼好法子?”閻錫山趁機問道。山西現在可還有大量災民等待救濟,要是能從朱慶瀾這裏多得到一些幫助,那可會讓山西省政府省下不少。

“法子是有,不過給這法子提供物資支持的卻是趙先生以及海外的一些華人。”當下,朱慶瀾就將趙振中所說的從海外購買糧食並運回國內救助災民的事情述說了一遍。接著,朱慶瀾又道:“雖然有了救助災民的糧食,不過華美公司的司徒美堂等人卻因當年與孫先生的一些恩怨而信不過現在國內的政府,所以,這次救助災民的事情政府不能出麵主持,最多隻能從旁協助。另外,他們還想在綏遠、山西等地投資創辦一些產業,並招收災民做工。這些事情就看你老弟答應不答應了。”

閻錫山盤算得失後,笑道:“這兩件事情可都是對山西、綏遠有好處的事情,我為什麼不答應?隻是不知趙先生想在山西、綏遠什麼地方創辦產業?又想創辦什麼產業?”

“就四海實業來說,我們是靠製作罐頭和水泥發展起來的,因此我們在山西、綏遠創辦的產業也與此有關。具體來說,我們想在綏遠利用當地條件,開辦一個牧場,飼養牛羊等牲畜,並就近開辦一個罐頭廠;在山西這邊則利用山西多山的條件,開辦一家水泥廠。在廠址選擇上,牧場我們想設立在臨河;水泥廠我們想設立在晉西北的保德一帶。”

“另外,華美公司也將在山西、綏遠等地開辦產業。經過我的爭取,華美公司至少會與我們四海實業聯合開辦一家汽車配件加工及車輛組裝廠,而我想把這個廠也設立在保德一帶。”

“開辦產業招收災民做工,通過實業賑災,確實是好事情。趙先生想把產業開辦在山西、綏遠,也確實令人高興。隻是趙先生為何不把這些產業開辦在山東呢?那不是更利於趙先生就近救助家鄉父老嗎?”閻錫山有些不解。

“我們在青島開辦產業至今,雖說發展也不錯,可這些年來卻屢受戰亂影響。而自從民國以來,遍觀國內各省,似乎除了閻先生治下的山西之外,其他各省這些年裏都曾飽經戰火摧殘。所以,將這些產業開辦在山西,我們比較放心。”趙振中的這番解釋既與事實相符合,又捧了閻錫山一下。

在曆史上,民國之後,閻錫山主政山西,雖然期間也曾麵臨外部大兵壓境的影響,但就山西整體來說卻並沒有發生大的戰亂。即便是中原大戰,閻錫山戰敗下野後,山西也沒有遭受戰火。民國之後,山西境內第一次遭受的戰火還是1936年2月紅軍所發動的東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