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呼喚:求關注!求點擊!求收藏!求推薦!
……
3月22號,趙振中等人乘船離開天津,抵達葫蘆島。將威爾士暫且留在船上等待,趙振中等人下船之後,又從船上卸下一輛道奇卡車,由趙振中開車載著李雲天、劉成林兩人沿公路奔往西南方向的綏中。
綏中距離葫蘆島有65公裏左右,與南麵的臨榆一起扼守出入山海關的jiāo通要道。趙振中等人用了兩個xiǎo時,到臨近中午時已經到達綏中縣城。
劉成林有些奇怪,問道:“師叔,你不是說帶我們去沈陽麼?怎麼反而跑到這裏來了?這可有點南轅北轍啊。”
趙振中笑笑,說道:“帶你到這裏是想找一個人,有了他的幫助,我們在沈陽、乃至東北這一片地方的行事可是會便利不xiǎo。”
“師叔,你是要找於學忠吧?”一邊的李雲天恍然,“他現在可是臨綏一帶的駐軍司令,而且司令部就在綏中。”
“沒錯,找的就是這位老哥。”趙振中點頭承認。
“有了於將軍的幫助,我們在沈陽開辦產業確實會便利許多。”李雲天說完,就和劉成林介紹起當初自己和趙振中同於學忠在路邊xiǎo店偶遇的過往來。
自從在青島分別後,於學忠也曾向青島四海實業致信,對趙振中的熱情接待表示感謝。後來,就變成了逢年過節時的相互問候。這次,趙振中就是根據chūn節前於學忠去信所留的地址找來的。
在27年夏,於學忠下野回鄉之後,他在直係的第九軍被馮yù祥改編。第25師師長馬廷福、第第九軍的領導彼此之間互不服氣,平時各部自行其事,開會時主張各異,吵架成為常事。部隊軍心渙散,號令不行,已經到了分崩離析的地步。見此情形,馬廷福、楊殿雲、劉乃昌三人開始擔心起來,生怕馮yù祥趁機將他們的部隊給解散或者徹底吞並。三人經過合計後,便趁調防之機聯合一起脫離馮yù祥,把部隊給拖到安徽méng城一帶,同時派人到蓬萊於學忠家,力請於出來統率這三個師。
於學忠聽了幾個部屬所說的軍中húnluàn局麵,感到十分痛心,可對於重新出山,他又感到矛盾。拒絕出山的話,自己當初辛辛苦苦帶出的這支部隊就此毀掉;可答應出山的話,雖然部隊暫時可以保持存在,可如果無糧無餉,又沒有一個堅實靠山,那部隊還是很難堅持下去的。
當時國內實力最強的幾個山頭,無非就是國民黨政fǔ、馮yù祥、張作霖。就象當初趙振中曾和他分析的那樣,前麵已經拒絕了蔣中正的委任,現在自然也不會考慮依附國民政fǔ;而馮yù祥發動北京政變,導致直係分崩離析,於學忠同樣不會考慮,剩下的也隻有張作霖這個山頭了。
而讓於學忠決定投靠張作霖,除了有上述因素之外,還有其他原因。
於學忠的部隊曾被人認為是直係中最jīng良、最有紀律的部隊,現在吳佩孚倒了,張氏父子自然想把於學忠這支部隊收到麾下。因此,當於學忠率部從湖北退到河南時,奉係即開始了對於學忠的拉攏。
張作霖年輕的時候曾和於學忠的父親於文孚一起在毅軍**事過5年,現在聽說於學忠是當年老友的兒子,自然就產生了興趣。於是,在於學忠率部到河南後不久,張作霖就派範江浦、宋學禮兩人去見於學忠。
範、宋二人臨行前,張作霖特意吩咐說:“你們見了於學忠要告訴他,我和他父親是老相好,看在父輩的jiāo情上,我會好好關照他的,他有什麼困難,盡可提出來,我一定幫他解決。如果他處境不好,盡可來投奔我,我是不會虧待他的。”
考慮到兩次直奉大戰,結怨jiāo惡甚多,張作霖又讓範浦江、宋學禮捎話給於學忠。他說:“你們告訴於學忠,過去直奉jiāo戰,是我和吳佩孚間的事,與他無關,讓他別以此為慮。”
範浦江、宋學禮接受任務後,就到了於學忠的軍中,作於學忠的工作。不過,當時囿於局勢,於學忠已決定下野。範、宋兩人又送於學忠到蓬萊,直到於學忠把一切都安頓好,才回北京複命。這範、宋二人也就是趙振中當初在xiǎo店偶遇時跟隨於學忠的兩人。
就在於學忠決定複出,率部投奔張作霖之際,張學良在得到範、宋二人傳回的消息後,又派周光烈到蓬萊,邀請於學忠赴北京麵商大計。
雖然於學忠現在還沒有和部下的幾個師長碰麵,有些具體情況還沒有掌握,不過,他覺得這是一個投靠奉係的好機會,便爽快的答應了張學良的邀請,帶領幾名隨從人員奔赴北京。
在北京,張作霖見到當年老友的兒子,自然高興。而通過一番暢談,於學忠也覺得張作霖為人實在,共事起來痛快。雙方便就於學忠所部加入奉係達成了協議。第二天,張作霖便發布命令,任命於學忠為鎮威軍第20軍軍長,所部歸奉係張學良節製。
於學忠回到部隊後,召見各級軍官,將與張作霖會麵的情況進行了說明。隨後,於學忠見大家都支持投靠奉係,便對部隊就地進行了整頓,將四個師合編成三個師,並將張作霖所給的臨時軍費,按照總人數平均分配。拿到軍餉後,官兵自然振奮,部隊便由méng城開拔至蚌埠,乘火車轉向河北,歸張學良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