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聲呼喚:求關注!求點擊!求收藏!求推薦!
……
10月初,當中原大戰結局已定的時候,趙振中便召集沂蒙自治政府和護衛軍一眾領導成員進行形勢分析。
會上,張明瑞在聽了趙振中把參戰中的幾方評為輸家之後,忍不住問道:“先生,既然蔣、閻、馮、桂,甚至國民黨政權都成了大大小小的輸家,那贏家是誰?是出兵關內的張學良麼?”
趙振中在以前世界中也曾從有關資料中了解過中原大戰的情況,但這段時間冷眼旁觀戰局,並通過獲得的消息印證自己以前所知道的資料,卻又有許多新的感觸。聽了張明瑞的問題後,趙振中搖頭說道:“張學良此次出兵關內,老蔣允諾把黃河以北的事務都交給他決定,表麵上看他張學良占了天大的便宜,其實卻種下了禍根。張學良眼下的這種風光很可能隻是曇花一現。”
見穀海川、張明瑞等人有些不明所以,趙振中便繼續說道:“東北軍現在總兵力大約不超過30萬人,除了要維持原本占據的黑、吉、遼、熱幾省的防務外,還要防備蘇聯、日本兩大個大敵,兵力上並不充裕。加上東北軍去年和蘇聯因為中東路又打了一仗,傷筋動骨,其實力並沒有現在表現的那樣強大。而現在,張學良出兵關內,不但將察哈爾、河北、平津等地收入囊中,還把手伸到了山東,將青島市也納入掌中,就連山西閻錫山的餘部也要看張學良的臉色說話,他張學良有那麼大的胃口消化掉這麼多地盤麼?有那麼多兵力兼顧過來麼?”
“現在東北軍的主力在關內,如果東北有變,日本或者蘇聯趁關外兵力空虛發動攻勢的話,那張學良怎麼應對?要是東北根基有失,那張學良就是在關內占的地盤再多,也將是無根之萍。到時候,他不但要麵臨國內輿論的壓力,就是蔣、閻、馮等人也不會放過壓製東北軍的機會。”
東北軍眼下占據的地盤包括了後世沈陽軍區、北京軍區以及北海艦隊的防區,如此廣袤的區域,單憑東北軍不過30萬的兵力肯定是不夠的,更別說在東北還有蘇聯、日本這兩個大敵在虎視眈眈。就是後世國家統一,內無軍閥割據,外無強敵入侵,且一再裁軍的情況下,這幾個地方的正規野戰部隊、武警部隊以及北海艦隊合在一起的總兵力也不止30萬。
“春節前後,我曾和大家說過由於經濟危機的影響,日本可能會通過向外擴張的方式來挽救其國內經濟。通過去年的中東路戰爭,日本人看清了東北軍的虛實,現在又通過這次中原大戰看清了國民黨政權派係林立,勾心鬥角的本質,加上東北軍主力又調到了關內,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機了。當然,日本人從現在著手準備的話,那也需要一段時間,至少到明年春夏之前不會有什麼大動作。”
趙振中歎息道:“就好比一個家裏,如果幾個兄弟齊心的話,外人是不敢明目張膽地上門欺侮的,可現在自家兄弟幾個打得你死我活,兩敗俱傷的時候,那些早就在一旁覬覦的人或勢力又怎能放過這坐收漁翁之利的機會?更何況,張學良明知道日本人是他的殺父大仇,卻還在7月份聘用日本人幫助他管理整個東北空軍,把自己一方的虛實主動送給日本人?權衡利弊,日本人又怎會放過如此良機?”
穀海川、張明瑞等人默然。
“至於明瑞問到的贏家,除了日本人外,還有。”趙振中解釋道,“中原大戰中,國民黨幾大派係打得你死我活,卻趁機發展壯大,更在7月27日攻占了長沙。這表明不但度過了27年之後的低穀期,還發展壯大,重登中國的政治舞台,更擁有了改變社會現實的力量。現在中原大戰尚未完結,老蔣就開始調兵遣蔣的準備對紅軍進行圍剿,隻看老蔣的這一反應就知道,紅軍乃是老蔣心目中的頭號大敵。”
“先生,那這場大戰隻是國民黨新軍閥之間爭權奪利的混戰麼?”穀海川問道。
“你這問題問得好。”趙振中笑了笑,便思索著說道,“蔣、閻、馮、桂之間的爭權奪利隻是這場大戰的一個方麵,是表象。在實質上,這場戰爭是國內各方勢力對老蔣究竟是不是中國合法的最高統治者的爭執之戰。”
“這場大戰的根源是去年編遣會議上,老蔣處事不公,企圖壓縮他人部隊而擴充自己實力,導致國內大小軍閥不滿。加上國民黨的改組派、西山會議派以及汪精衛等人參雜其中,最終使得國內大多數國民黨人都否定蔣中正及其控製下的南京政府的合法性。而老蔣為了維護自己所攫取的最高權力,不惜以各種方式排除異己、打擊政敵,並訴諸於武力手段解決黨內不同政見,才最終導致了這場戰爭。”
“戰爭爆發前,老蔣在政治上不敵閻錫山的電報攻勢,輿論幾乎完全倒向閻錫山;戰爭爆發後,老蔣在前期軍事上又不敵馮玉祥所部,多處敗退;最終,老蔣雖然獲得了戰爭的勝利,但卻並非完全靠軍事實力打下的,而基用錢‘買’下的。不說老蔣在平漢線、隴海線上對馮玉祥所部收買的花費,光是讓東北軍入關挺蔣,老蔣就花了幾千萬大洋並以黃河以北的地盤做代價。從一定意義上說,是閻錫山這個山西土財主在財力、物力上輸給了蔣中正這個當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混過的新銳。畢竟,老蔣背後有江浙財團以及英美的支持,比單憑山西一省之力支撐反蔣聯軍消耗的閻錫山要財大氣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