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緊急應對(四)
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求月票!
……
己方可戰兵力加上政fǔ工作人員,以及正在受訓的新兵,已經有5萬多人;在環縣、定邊以及寧夏賀蘭山北麓積存的糧食可足夠8萬人一年用度,這已是考慮到奪取隴東、寧夏兩地後隊伍擴張而預先儲備的;即便己方奪取兩地後隊伍不擴張,也不過是多出3萬人一年的用度,就是減少每人的供應量,最多也不過是能救助6萬多人而已。而在近期內要連續作戰的情況下,靠部隊節省糧食救助災民顯然是行不通的。
而到7月份後,黃河又將進入汛期,在9月份之前,是無法通過黃河水道向東勝、保德,大規模運送物資的。也就是說,即便趙振中想推延戰役發起的時間,也不過是多出兩個月的時間積累物資罷了。而從眼下到7月之間的兩個多月中,要想靠暗中運送足夠的糧食解決以百萬計的災民生活所需,是不現實的。
“兵力,糧食,災民……”在5月初的夜晚,趙振中站在月光下,望著天上寥落的星星,思忖著困擾自己的難題,“沒有足夠的糧食也就無法救助眾多的災民,將來根據地的各項建設也就會缺乏足夠的人口和勞動力。”
“等等,人口,勞動力?”趙振中募然感覺腦海中靈光一閃,“災民?人口?柳繼鋒和徐超遠發來的電報上說的是甘肅全剩約有二、三百萬災民;張明瑞說的是寧夏全省有幾十萬災民;楊天明說的是環縣以及隴東旱情嚴重。那麼隴東地區、寧夏賀蘭山以東地區到底有多少人口?”
趙振中突然發現,自己竟被張、楊、柳、徐等人的來電給誤導了。問題的關鍵不在於一共有多少災民,而在於戰役發動後,特別是己方奪取隴東、寧夏賀蘭山以東地區後,己方究竟要承受多少災民帶來的壓力。至於己方控製區之外的災民,就是趙振中等人想救助,估計甘肅、寧夏兩方麵也不會接受。
想明白之後,趙振中不由得笑了:“這幾個臭小子,估計他們自己也走進誤區了。”
雖然趙振中無法確知眼下隴東地區和寧夏賀蘭山以東地區人口數量,不過,他卻可以從一些公開渠道可以獲知的消息進行大致推斷。這其中,就有華北慈善聯合會發布的數據,可信度還是有的。
現在的西北,是真正的地廣人稀,在趙振中所知道的人口數據中,寧夏鹽池縣現有人口不足萬人,陝北定邊人口約有兩萬多,就是榆林那樣的陝北重鎮人口也不過8萬多點,而甘肅環縣人口不到3萬。從這些數據對比來看,隴東的慶陽、鎮原、平涼這三個重鎮,人口大致相當於榆林的數量,而其他9個縣的平均人口比環縣現有人口多不了多少。這樣綜合算下來,隴東現在人口應該在6、7十萬之間,就是估計有偏差,也應該不會太大。
至於寧夏,現在雖然有災民幾十萬,但其中不少是從甘肅、陝西以及綏遠逃難過去的災民,真正寧夏本地人口也不到百萬。而這個時代的寧夏版圖可遠比後世寧夏自治區大得多,不但河套的吉爾召到石嘴子之間的區域屬於寧夏,就是賀蘭山以西、甘肅長城以北的廣大區域也都是寧夏境域。這樣算下來,賀蘭山以東的寧夏人口充其量不過40多萬,甚至還有可能會更少。
如此算來,隴東地區和寧夏賀蘭山以東的人口也就不會超過一百二十萬。一番核計之後,趙振中長長地舒了口氣。既然知道了將來要負擔的人口數量,那後麵的一切就可以有針對xìng的進行布置了。
首先,趙振中電令青島方麵的馬仁明加緊調運物資,並提前準備一些農作物,好用來做種。到7月份之前,要收購足夠的土豆、紅薯以及黃豆並運送到西北,以便將來奪取寧夏後,利用雨季,搶種土豆芽、紅薯苗、黃豆等生長周期短,可在當年形成收獲的農作物。盡量緩解糧食方麵的壓力。
接著,趙振中又電複張、楊、柳、徐等各部,命令原定隴東戰役於5月底發起的時機不變;寧夏戰役推遲到7月份。同時,趙振中要求楊天明等人加緊從東勝等地向定邊、環縣一帶轉移糧食、重武器以及軍工設備等物資。即便在隴東戰役發起之後,也務必保證物資通道順暢。
在給張、楊、柳、徐等人的電報中,趙振中解釋了按時發起隴東戰役以及推遲寧夏戰役的原因。
按時發起隴東戰役,除了要盡早建立己方的第二根據地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於陝西的楊虎城部經過半年多時間,已經掌握了陝西大局。如果隴東戰役向後拖延,而楊部屆時又出兵幹預,那將會產生較大的變數。即便己方奪取隴東沒問題,卻也要付出遠超出現在的代價,並暴露己方的真正實力。而按時發起隴東戰役,雖然會因戰後救助災民形成不小的壓力,不過,通過加緊物資運輸以及清理隴東一帶的土豪劣紳,想來維持到冬季不是問題。而到冬季黃河封凍之後,後續物資將會源源不斷地輸送上來。等明年開chūn後,除了有整個冬季積蓄的物資打底,再抓緊chūn耕chūn種,一切問題都將會逐漸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