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厲兵秣馬(一)(1 / 2)

西北根據地內各項建設在緊張的進行著,到33年夏天的時候,已經有不少產業正式投產。其中投產數量最多的是水泥廠,甘肅、寧夏兩省境內大大小小一共有17家工廠在生產水泥。沒辦法,現在根據地內的各項建設需要大量水泥,就是這17家廠子生產的水泥還不夠用。

好在西北這邊生產水泥所需要的石灰石、粘土、石膏、煤炭等原料都不缺,想辦法加大產量就是了。當然,受運輸條件限製,那種大型球蘑機、攪拌機是無法運進根據地,隻有一些中小型設備以部件狀態運來並組裝起來後,在11個工廠進行生產。這11個工廠生產的合格水泥都用於一些關鍵工程上。而剩下的6個水泥廠,都是土法上馬,生產出來的水泥隻能用來修建境內的道路。

而永昌北部的冶金基地,也在6月下旬利用建造好的平爐,生產出了第一爐粗鋼。能有這樣的進度,是和趙振中的關注,張明瑞、楊天明等人的提前準備,以及李雲山、朱翰文等人到西北後的努力分不開的。

在31年下半年拿下永昌後,趙振中便指示張明瑞、楊天明等人組織人力修築通向永昌北部的道路。同時,還派人先期進入到東大山鐵礦一帶進行礦山開采、電站修建前的土石方清理等準備工作。有了組裝起來後在這裏投入使用的施工機械,道路修建、土石方清理等工作都進行的比較順利。到32年下半年時,不僅完成鐵礦投產的前期工作,還通過人工作業開采出了近6000噸的鐵礦石。而同時,幾個電站的建設也進入了施工階段,甚至臨近的煤礦也開采出一些合用的煤炭來。

前期工作的到位也加快了後續工作的進展。32年11月李雲山、朱翰文等技術人員到來後,一邊建設煉焦廠,一邊建設鋼鐵廠。按照“盡快投產,後續擴建”的思路,李雲山、朱翰文在組織工人利用機械設備加大鐵礦石和煤炭開采量的同時,修建了西北第一座煉鐵爐和第一座煉鋼平爐,並實現了在33年6月投產。

當然,由於隻是初始階段,每爐生鐵或粗鋼的產量都不大,也就20多噸的樣子。而且,由於現在隻能使用柴油發電機供電,電力製約的難題尚未得到解決,無法製造液氧,也就無法采用吹氧轉爐煉鋼,至於耗電量更大的電渣重融煉鋼,也就更無從談起。

不過,隨著金川峽水庫、東大河水庫、西大河水庫等大小5個水庫的建成,以及33年年底前總裝機容量達到68萬千瓦的5個水電站、1個火電站的陸續建成,永昌冶金基地的電力瓶頸將不複存在。屆時,不僅鋼鐵產量會突飛猛進,就是鋼鐵質量,在采用吹氧轉爐法和電渣重融法之後,也會取得質的突破。

為了建設永昌冶金基地所需的幾個電站,何振業從去年10月底進入西北根據地後,就帶著一群技術人員往返奔波於幾個建設工地。大半年時間下來,整個人都瘦得脫了形。

作為西北根據地工業建設負責人的李雲山見他這個樣子,便勸道:“振業,你可得多注意點身體。再這樣下去,身體可會垮掉的。”

不過,何振業卻笑笑道:“咱倆誰也別說誰,你要是能長上一斤肉,我絕不會隻增8兩。現在西北這邊正是打基礎的關鍵時候,可容不得鬆懈。先生既然給我們這些人提供了一片天地,我們就要做出個樣子來。至少,我們中國人決不比那些大鼻子洋人差!”

李雲山摸摸自己尖瘦的下巴,想起自己為冶金基地和幾個機械廠投產所耗費的心血,感慨之下,也隻能苦笑著著說道:“現在確實是關鍵時期,需要我們拚力。不過,我這邊再過幾個月,等基地步入正軌後就好多了。你可不一樣,後邊還有大大小小的水電、火電等你去忙呢,不注意身體可不行。”

“放心吧。建成這幾個水電站、火電站,有些人也就鍛煉出來了,能挑大梁了,我也能輕鬆許多。後麵我要做的,就是按先生說的,為在黃河上的劉家峽建個大型水利設施做準備。不過,這還要你老兄生產出合用的設備才行。”能學以致用,還有了眼下這一係列成就,何振業笑得格外開心,渾沒把自己身體的消瘦放在心上。

中小型水電站建設所需要的設備,還可以拆裝後運進來,但那種大型水電機組卻隻能自己生產。而早日生產出合用的鋼材並加工成符合要求的水電機組,就是李雲山等人需要解決的事情了。

在電力建設上,出於戰爭年代的考慮,趙振中在西北甘肅這邊定下的策略是以水電為主,火電為輔。要不是到了冬天,水庫、河流等會冰封,水電站無法運轉,趙振中甚至都不想建火電站。畢竟,日夜濃煙滾滾的火電廠,可是敵方襲擊時再明顯不過的靶子。考慮到原本曆史上日軍飛機的作戰半徑,以及陝西境內關中等鄰近地區不在人民軍手中的現實,趙振中決定,甘肅境內蘭州以東的區域,除非不得已,否則將不會建設火電廠。

至於甘隴地區生產建設和防衛作戰所需要的電力,將由黃河劉家峽和洮河上一係列大小水電來解決。這其中,洮河上的中小水電已經進入前期建設,到明年夏季前應可完工;而劉家峽水電站也將在今年秋冬進入導流洞施工,力爭到明年進行黃河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