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幹戈四起(三)(1 / 2)

在隨後10天左右時間裏,馬步青又進占了金塔、肅州、鼎新三個鄰近縣城,卻遭遇了同玉門一樣的情況。除了得到幾座空城外,在地雷的殺傷下,馬步青部還付出了死亡800多,傷殘2300多的代價。

連番遭遇地雷,馬步青部的官兵已不敢再去那些被棄置的民居裏查尋,連宿營時都放著現成的空房子不用,在城外搭帳篷。要是不知道情況的人乍看之下,說不定還會誤以為這是一支紀律嚴明的部隊呢。

連“民匪”的影子都沒見到,部隊卻遭受了這麼大的損失,馬步青心裏那窩囊勁就別提了。在進占肅州之後,馬步青隻得命令部隊暫停前進。

實際上,在馬步青部挺進到肅州之後,除了傷亡上的原因外,後勤上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糧食及日常應用物資開始供應不足。

從馬步青部占據的安西到肅州有近300公裏,而從哈密到肅州則超過600公裏,加上兩次地震對交通的破壞,以及人民軍在玉門到肅州間的道路上埋設的地雷,後勤物資運輸根本就快不起來。

人吃的還能應付幾天,可這隊伍裏幾千匹戰馬的消耗卻實在不是個小數,除了草料要派人去野外割草解決,喂馬所需的豆子、麥麩等精料卻出現斷頓的情況。部隊傷亡和後勤上的壓力,迫使馬步青不得不止步於肅州。

盡管止步於肅州,但馬步青並不擔心上峰會責難。到目前為止,各路進剿大軍中,戰果最為顯著的就是西路軍了。一舉恢複4座被“民匪”占據的縣城,這可是各路隊伍中的獨一份

馬步青停步不前,而此時其他三路進剿部隊卻正與人民軍打得不可開交,戰況進入膠著。

北路軍方麵,馬鴻逵、孫殿英在將作戰任務布置到各部隊後,並未安心,兩人都知道這些湊在一起的軍頭們各有盤算,因此,兩人合計一番後,開始對龐炳勳、蕭之楚等幾個軍頭分別談話,許以種種好處,以期作戰時這些部隊能真的賣力。

馬鴻逵、孫殿英、龐炳勳、蕭之楚以及馬步芳等人,以前都是在西北軍中混飯吃,多少有些香火情分,也方便說話。

馬鴻逵要收複寧夏,為了自家的事情肯定會賣力,而孫殿英要想得到甘肅省主席的位置也必須拿出點真本事才行,至於馬步芳,知道單憑青馬自己是恢複不了青海的,因而自新疆出兵時就一再表示一切聽馬鴻逵的,隻要能恢複青海就行。

因此,馬、孫兩位指揮大人的目光就盯在龐炳勳、蕭之楚身上。至於王靖國、孔令恂兩部,身上打著閻記烙印,基本上和馬、孫兩人尿不到一個壺裏的,可不管有棗沒棗先打一竿兒再說,就是不成,屆時用軍令約束他們就是了。

為了拉攏龐、蕭兩人,馬鴻逵、孫殿英可是下足了本錢。

對龐炳勳部,除了原先馬鴻逵許諾的“拿下寧夏河西後將補充各部一切損失,糧餉、撫恤加倍”的條件外,馬鴻逵還答應,等寧夏全部恢複後,將上報中央,任命龐炳勳為寧夏河東剿匪司令,該部駐紮在河東鹽池、靈武等地。

得到這一許諾後,龐炳勳心花怒放,樂得大嘴直咧,心說:“這苦日子總算要到頭了”

中原大戰後,龐炳勳就帶著自己那個師跟隨徐永昌進了山西。仗著和徐永昌之間的那點情分,龐炳勳就老著臉皮饑一頓,飽一頓的在山西蹭飯吃,直到所部被張學良整編。

盡管後來龐炳勳所部得到了40軍的番號,可這個軍隻有1個師,除了龐師長變成了龐軍長,名稱好聽點,實力是一點沒變。而且駐地變成河北河間後,部隊依然要餓肚子。

當日軍在關外肆虐,東北軍節節敗退的時候,龐炳勳就向上請戰,說要帶兵去打日本。打仗會死人這誰都知道,可打仗的時候卻能吃飽飯,總比現在窩在犄角旮旯裏帶著部隊挨餓強。這幾年下來,身為雜牌,舅舅不疼,姥姥不愛的,吃飽飯的次數都能數得過來,眼見著弟兄們麵帶菜色,軍服穿在身上直打晃,龐炳勳再不想辦法,部隊還能維持多長時間可真不好說。

張學良主政北平的時候,根本就不放心這些雜牌,自然也不會讓他們到前方給自己添亂。因而,龐炳勳的抗日請求也就得不到應有的回應。直到張學良下野,長城之戰開始的時候,龐炳勳所部才有了轉機。

但龐炳勳部調到長城一線後,由於所防守的長城關口都極為偏僻,日軍根本就沒光顧。這雖然使部隊沒損失,可也沒立什麼戰功,龐炳勳在停戰之後也做好了哪來哪去的準備。

不過,為了對付占據察哈爾的馮玉祥,何應欽在宋哲元稱病躲避的情況下,又找上了龐炳勳。給了他一個“察哈爾剿匪司令”的頭銜,讓他去察哈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