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可怕的毒瘤(1 / 1)

粵東省東南臨海,東北方向與閩南省接壤,北部與西江省接壤,西邊則與粵西省接壤。

這裏素來是東南亞的僑鄉,也是華夏對外貿易的南方中心。

省會城市是白雲市,這是個曆史悠久的通商口岸。清末年間,外國人用洋槍洋炮打開這裏,幾個不平等條約讓它喪失了主權。

但是,他卻為華夏帶來了西方文明,帶了西方科技,最重要的是帶來了西方思想與西方革命的成功先例。於是華夏開始覺醒,最終走向了獨立自強。

在中國的發展中,白雲市這個港口,功不可沒。

如今他是對外貿易的集散地,出口的主要港口,還是華夏輕工業與紡織業的集中城市。

這座城市很具有特殊性,曾經華夏人民在這裏建立過政權,為華夏的統一作出了很大貢獻。

不過羅老派蕭衍整治的,卻並不是這三座主要城市,而是湟水流經的東江市。

由西江省椏髻缽山發源的東江,過去叫湟水,流入粵東之後,所經過的第二個地級市,就是東江市。

東江橫貫東江市,最後注入南海。當地的人以漁業與貿易為主,其次以衣服鞋子內衣等製造業為主。

也有人做化工,導致東江水域嚴重汙染,後來治理了好多次後,才好了點。

但就是治理化工,催生了東江第一毒腺!

當時有個化工巨頭,叫袁博。此人很有頭腦,最初東江化工就是他搞起來的。

但是國家為了環保,關了他的廠子,他還欠銀行十幾億的貸款沒還,為了尋求突破,他開始製毒。

他手底下有一群化工專家,最次的都是教授級別的。

這些人開始製毒後,結果可想而知。

他們主要是用麻黃堿做冰糖(冰du,又名甲基安非他明、去氧麻黃堿,販毒者稱之為冰或者藥,因審核需要,以後統稱冰糖),做出來的簡直純到極點,個別甚至連個體都是藍晶體。

就目前華夏出現的冰糖,成色最好的,就是東江做出來的。一聽說東江冰糖,那都是要加價的。

當時冰糖在東江開始流行起來時,也引起了當地政府的注意。

但是袁博很有本領,他跟警方打遊擊,躲進深山裏研究,熬了十幾年,竟然讓他成了氣候。

這下可好,東江不少心存僥幸,或者法律意識淡薄的人,開始群起效仿。有的甚至全家老幼齊上陣,拚了命的去製毒。

漸漸的,東江形成了冰糖地下產業鏈。

有的人大麵積的種植麻黃,有點人專門提煉麻黃堿。然後賣給大小家的毒品加工廠,做出數不盡的冰糖,漸漸的銷往了全國各地。

尤其是粵東很多製毒工廠被查之後,給了東江毒品的絕對市場,一下子催生了這顆毒瘤。

就目前,華夏有過半的冰糖,都是從東江流出來的。而在嶺南,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冰糖,主要來源自東江。

冰糖與白粉不同,前者雖然沒有後者那麼容易上癮,毒性也沒有後者的大。但是因為造價低廉,而且屬於興奮劑,很受年輕人的追捧。

甚至有人覺得,冰糖不是毒,他們溜冰不算吸毒。所以有的人在一邊安慰自己,一邊大口大口的吸食。

事情嚴重後,警方大力緝捕,加大了掃黑緝毒的力道。華夏警方在這方麵是零容忍,尤其是緝毒,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這次也不例外,手段非常雷霆。

袁博僥幸逃離東江,轉而跑去金三角繼續做他的老本行了。

但是走了袁博,還有無數個袁博,東江市已經是毒根深種了,很多人都靠這個生存,要改變現狀很不容易。

袁博在的時候,控製市場,以他一人獨霸為主。他離開之後,過去那些不敢冒尖的小販,紛紛冒了出來。

一下子,成了不可控製的局麵。東江的治安越來越亂,市裏的財政自然變成了赤色,因為販毒不可能給你交稅。

為了治理東江,國家派了很多有能力的領導。大家兢兢業業,努力的改造東江,可方式不對,總是無法根除毒瘤。

現在還有很多領導正在東江想辦法,試圖讓當地的老百姓擺脫毒品,靠勤勞的雙手,走向富裕。

不過漸漸的,他們發覺,還缺一個特殊手段的人,卻解決掉這顆毒瘤。

治理一座出了問題的城市,就像是治理一個生病的人,必須要從病根著手,而現在東江需要的,就是一個能切除病根的人。

如今東江在毒品市場的帶動下,這裏衍生出了很多黑暗行業,打黑拳、夜總會等比比皆是。

而且因為粵東人民好武成風,東江的社團多吸納習武之人,常有打架鬥毆的惡性事件發生。

若想根治,刻不容緩!